人谁怜老子,我自类痴儿。
爱草留荒径,疏泉入小池。
春风随处是,晴日与花宜。
好客能相贷,携锄出短篱。
人谁怜老子,我自类痴儿。
爱草留荒径,疏泉入小池。
春风随处是,晴日与花宜。
好客能相贷,携锄出短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山中居住的宁静生活图景。开篇“人谁怜老子,我自类痴儿”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超然和对自己清贫生活的满足,自比为不谙世事的孩子。
接下来的“爱草留荒径,疏泉入小池”则展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怀。他们珍惜野草,不忍心将其除去,使之成为荒废的小路的一部分;同时,他们也没有改变自然的本来面貌,只是让清澈的泉水缓缓流入小池,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尊重和顺应。
“春风随处是,晴日与花宜”这两句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春风无处不在,它轻柔地拂过每一寸土地;而晴朗的天气,更衬托出花儿的美丽,这些都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最后,“好客能相贷,携锄出短篱”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期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他们希望遇到知音,那些能够理解自己灵魂的人;同时,他们也渴望能够携带农具,走出那既不宽广又不坚固的小围栏,去实现自己的田园理想。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热爱,以及他们内心的平和与自在。
君实洛阳园,花竹秀而野。
先生取此意,开园临古社。
土阶甃以石,茅亭略其瓦。
佳木碧云摇,清泉寒玉泻。
开轩扣琴筑,抚景飞觞斝。
我来正秋晚,残英折盈把。
粲然启一笑,琅然歌二雅。
将归且裴回,幽寻未能舍。
呼酒尽馀兴,索笔为摸写。
缅怀温国公,重名满天下。
寥寥二百年,童卒传司马。
君侯筑兹圃,如有所慕者。
晞颜颜之徒,子亦斯人也。
宴息穹庐中,饱食无用心。
读书费目力,苦思嫌哦吟。
樗蒲近博徒,围棋杀机深。洞箫耗余气,?筑恶郑音。
呼童炷梅魂,索我春雷琴。
何止销我忧,还能禁邪淫。
正席设棐几,危坐独整襟。
寻徽促玉轸,调弦思沈沈。
清声鸣鹤鸾,古意锵石金。
秋水洗尘耳,秋风振高林。
清兴腾八表,成连何必寻。
弦指忽两忘,世事如商参。
泥涂视富贵,昼夜等古今。
湛然有幽居,祗在闾山阴。
茅亭绕流泉,松竹幽森森。
携琴当老此,归去投吾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