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径穿云万木深,高厓曲槛昼萧森。
同心人与兰熏对,多病身逢艾节临。
自笑行踪经石滑,谁从闻性辨钟音。
年来渐识窗前草,不借菩提树下阴。
一径穿云万木深,高厓曲槛昼萧森。
同心人与兰熏对,多病身逢艾节临。
自笑行踪经石滑,谁从闻性辨钟音。
年来渐识窗前草,不借菩提树下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午日游历青原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联“一径穿云万木深,高厓曲槛昼萧森”,开篇即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山中幽静的景象。一条小径蜿蜒穿过云雾,两旁是茂密的树木,阳光透过树梢,洒在曲折的栏杆上,整个山林显得既深邃又清幽。
颔联“同心人与兰熏对,多病身逢艾节临”,诗人将自己与兰花并列,象征着高洁与雅致,同时也表达了对健康与长寿的渴望。在病痛缠身之际,他希望能像艾草一样,得到身心的疗愈。
颈联“自笑行踪经石滑,谁从闻性辨钟音”,诗人自嘲在行走间不慎滑倒,却也借此机会反思内心,试图从自然的声音中寻找心灵的慰藉。这里的“钟音”可能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指引。
尾联“年来渐识窗前草,不借菩提树下阴”,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逐渐认识到,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也能带来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无需刻意追求外在的庇护,内心的平和才是真正的避风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在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和谐共处。
绿树何葳蕤,膏泽发其荣。
美人竞采摘,皓腕攀繁英。
娇爱比金翠,簪鬓光晶莹。
采摘所不及,枝耸入青冥。
惊飙一夕起,飘飘堕沟塍。
长谢娉婷侣,但与蛙黾并。
为我语花枝,且可近檐楹。
欲令美人摘,休作高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