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附干穗,敲持要令脱。
耞声互应荅,喜藉微风发。
胼手那辞劳,震耳何嫌聒。
遗柄可供爨,犹省拾榾柮。
颗粒附干穗,敲持要令脱。
耞声互应荅,喜藉微风发。
胼手那辞劳,震耳何嫌聒。
遗柄可供爨,犹省拾榾柮。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田间劳作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农事的生动细节。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民们在收获季节的辛勤与喜悦。
“颗粒附干穗”,开篇即点明了农事的主题——收获。干穗上附着的颗粒象征着丰收的果实,预示着一年辛勤劳动的成果即将呈现。
“敲持要令脱”,描述了农民们手持工具,用力敲打干穗,使谷粒脱离穗头的过程。这一动作既体现了劳动的艰辛,也蕴含着对丰收的期待。
“耞声互应荅,喜藉微风发”,通过声音的描写,营造出一片忙碌而和谐的劳动景象。相互应答的敲击声,伴随着轻柔的微风,似乎在为丰收的喜悦助兴。
“胼手那辞劳,震耳何嫌聒”,进一步刻画了农民们的勤劳与坚韧。即使双手因长时间劳作而变得粗糙,他们也不辞辛劳;即使耳边充斥着劳动的声响,他们也无暇顾及,全心投入工作。
“遗柄可供爨,犹省拾榾柮”,最后两句则展示了劳动成果的另一面。收获后的谷物可以用来煮饭,而剩下的稻草则可以作为燃料。这不仅体现了农民生活的智慧,也反映了他们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农民劳作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劳动者面对艰苦环境时的坚韧不拔和乐观态度。
右军真迹兰亭,秘藏玉匣昭陵久。
蓦然惊见,夜光明月,焕辉窗牖。
穆穆诚斋,濡毫临出,远过颜柳。
把琼钩宝画,比方古本,此本断、应居首。
写在金笺纸上,竞传观、怎禁磨揉。
故教铁笔,连图入石,要令难朽。
羡尔良工,艺能巧妙,于今稀有。
细看来、恰似生成喝采,那雕镌手。
钱塘最胜处,龙井畔、此地是君家。
有垂柳引莺,古松巢鹤,石栽蒲草,池种荷花。
客来访、绿衣铺座席,红袖过汤茶。
评史讲经,赋诗观帖,竹间棋局,窗下琵琶。
况湖山清雅,僧房占、不尽水竹烟霞。
赢得老辞画省,荣赐乌纱。
便重寻旧隐,歌当细听,酒当满泛,休问其他。
人道昔时书屋,今更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