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固自有高共,奉天岂可无宣公。
当时扶日沧海东,尚想健笔驱长风。
指挥诸将如奴童,中兴内相当推功。
断碑毋庸诧诗工,制藁具在銮坡中。
晋阳固自有高共,奉天岂可无宣公。
当时扶日沧海东,尚想健笔驱长风。
指挥诸将如奴童,中兴内相当推功。
断碑毋庸诧诗工,制藁具在銮坡中。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楼钥对中国古代晋阳(今山西太原)历史人物的赞扬和对某位名叫宣公的英雄的推崇。诗人首先提到晋阳自古以来就有杰出人物,如高共,暗示宣公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强调宣公在奉天(可能指国家或朝廷)的重要性,如同沧海中的明灯,引领方向。
诗人回忆宣公当年的英勇事迹,形容他犹如驾驭长风的健笔,指挥将领们如使唤孩童,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他的中兴之功被内廷所认可,是国家复兴的关键人物。
诗的后半部分,楼钥指出即使宣公的丰功伟绩没有通过碑文流传,但他的事迹和才华仍然被记录在册,存于宫中,说明他的影响深远,不因时间流逝而被遗忘。整体而言,这是一首歌颂英雄人物、赞美其历史贡献的诗歌,体现了楼钥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英雄精神的传承。
正月下南昌,扁舟过玉梁。
逢人问任子,迷路失仙乡。
吾道今如此,斯文恐未亡。
乌台千载话,他日自辉光。
五季列壤争未休,庸儿崛起操锄耰。
朝为吴臣暮归楚,黥髡盗贩更据州。
君家大傅出奇策,气压百万奸夫谋。
一朝谈笑解纷乱,辞爵却归东海头。
自言其后必隆盛,庆源远与江河流。
昔时杨宝所活一黄雀,犹能四叶清德传至彪。
又闻何敞阴功唯治狱,天遣使者赐策何其优。
有如大傅安堵十万户,宜令后世衮衮生公侯。
去年秣马望行宫,飘然气若摩霄鸿。
不学提携百金剑,不倚能弯两石弓。
徒誇读书饱藜苋,笔阵欲敌千人锋。
要登月窟取官职,不使官出兜鍪中。
丈夫功名自有日,春闱已过落花风。
今当献计随群吏,到时万井欢声沸。
慈宁殿前催趁班,看君入贺鸣靴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