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楼对雨却寄京国诸同人》
《山楼对雨却寄京国诸同人》全文
清 / 李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古情脉脉终何极,老鬓萧萧不耐秋。

八月关河横暮色,四山风雨入危楼。

残书过眼愁深解,荒稼侵寒任晚收。

好我故人休系念,知吾身世付虚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山楼,面对秋雨的孤独与感慨。首联“古情脉脉终何极,老鬓萧萧不耐秋”中,“古情”暗示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脉脉”则表达了情感的深厚与绵长。“老鬓萧萧”描绘了诗人年迈的形象,而“不耐秋”则流露出对季节更替、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

颔联“八月关河横暮色,四山风雨入危楼”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凉与孤寂。八月的关河在暮色中显得更加辽阔而苍茫,四面的山峦在风雨中与危楼相连,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孤寂的景象。

颈联“残书过眼愁深解,荒稼侵寒任晚收”则转而描写诗人内心的思绪。面对残破的书籍,诗人内心充满了深深的忧愁,似乎在寻求知识的慰藉;而田野中的庄稼在寒冷中自然生长,任由时间流转,这一对比,凸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尾联“好我故人休系念,知吾身世付虚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宽慰与自我解脱。诗人告诉友人不必为他的处境担忧,他已将自己的一生视为漂泊不定的“虚舟”,暗示了对命运的淡然接受和超脱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沧桑和自然变化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李锴
朝代:清

(1686—1755)清汉军正黄旗人,字铁君,号眉生,又号豸青山人、幽求子、焦明子。李辉祖子。尝充笔帖式,旋弃去。乾隆元年举鸿博,未中选。以岳丈大学士索额图声势煊赫,避去,隐于盘山豸峰下。诗亦脱俗,而刻意求高,不免有斧凿处。有《睫巢集》、《尚史》等。
猜你喜欢

奉送大司寇何公莅任南京

圣主龙飞百度新,承恩先喜际昌辰。

兴王地切思皇祖,弼教功多简世臣。

西汉谁当经律选,东都原重保釐人。

相违不尽相从意,万仞钟山入望频。

(0)

题刘谏议祠·其一

老树阴森护庙门,尚疑生气塞乾坤。

衣冠死愧千言策,俎豆公宜百世尊。

晏岁牛羊山下冢,东风桑梓道旁村。

匡时不尽平生恨,白日悠悠逝水奔。

(0)

赠欧阳令君十二咏并引·其十二迓天恩

民喜令君来,不喜令君去。

令君可淹留,终当入朝著。

一日下徵书,行李戒徒御。

却辞花县封,转上柏台署。

耿耿存去思,纷纷播芳誉。

只应揽辔日,不忘鸣琴处。

(0)

慰李世贤学士丧子·其六

暂寄藤棺古佛堂,神仙空说返魂香。

月河桥下东流水,那及人家此恨长。

(0)

三月十七日原博谕德饯汝玉给事于玉延亭会者宾之学士于乔谕德济之世贤侍讲曰川校书道亨编修暨予得联句四章时黄蔷薇盛开复移尊于海月庵酹花酌别又得三章予亦将有饯约而觞汝玉者多刻日有次第不能夺也手录此以致缱绻不已之意·其一

酒半离筵客未来,诸公兴浅欲停杯。

亭前花影看移日,池上波光爱泼醅。

延伫不堪南省迥,淹留岂待北门催。

蹇予恐未当君意,习氏池边未肯回。

(0)

挽谢太守士元母

白箬山隐隐,白箬水沄沄。

一抔松下土,重是恭人坟。

恭人陈氏姬,长作谢家妇。

厌彼时俗妆,佐此东山父。

谢庭本馀庆,兰玉生何蕃。

中挺一枝秀,色映阶墀萱。

异产不凡材,国香动天子。

鼎食来黄堂,恩纶下丹扆。

方期冰雪操,晚共慈竹长。

那知显扬地,遽成草木场。

阃范多清风,人生一流电。

名附有道碑,事可列女传。

不见白箬阡,为歌白箬篇。

寒云起闽峤,游子应潸然。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