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学资模楷,先生久里居。
两儿联玉笋,三命佩银鱼。
米廪无重席,蓬山孰校书。
如何遗此老,宰木遽萧疏。
后学资模楷,先生久里居。
两儿联玉笋,三命佩银鱼。
米廪无重席,蓬山孰校书。
如何遗此老,宰木遽萧疏。
这是一首表达对离去的师长不舍之情以及追念之深的诗句。从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知识与学问的尊重,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执着。
"后学资模楷"表明诗人自视为后来者,对前人的学识仰望学习,而"先生久里居"则显示出师长在内心深处的位置,久而久之,始终驻扎于心中不去。"两儿联玉笋"和"三命佩银鱼"描绘了学生之间或是师生间关系亲密如同手足相连,或是彼此赠送象征吉祥富贵的礼物,显示出深厚的情谊。
然而,到了"米廪无重席"一句,情感转为淡泊。诗人虽然在学问上追求极致,但对于生活则保持简朴,不求奢华。而"蓬山孰校书"则让人联想到古代隐逸之士,抛却世俗纷扰,只与大自然为伴,专心修身养性。
最后的"如何遗此老,宰木遽萧疏"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师长离去的不舍和惆怅。宰木,即削竹子,是一种精工细作的象征;而萧疏,则形容风过林间的声音,或许暗喻时间流逝,世事变迁。诗人在这里询问自己,如何能够放下心中这份难以割舍的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师长的追念和对学问的执着,以及对于生活态度的抒写,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对精神家园的深情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