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关春老草芊芊,列骑如云荷戟眠。
不向运河留一线,可谁飞挽佐三边。
西凉士马终怀晋,索部鱼羊解扰燕。
南北安危忧不细,早腾恩诏到居延。
榆关春老草芊芊,列骑如云荷戟眠。
不向运河留一线,可谁飞挽佐三边。
西凉士马终怀晋,索部鱼羊解扰燕。
南北安危忧不细,早腾恩诏到居延。
这首诗《闻变(其八)》由明代诗人陈邦彦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关局势的紧张与复杂,以及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
首句“榆关春老草芊芊”以春天的景象开篇,榆关即山海关,春色已老,草木茂盛,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萧瑟的氛围,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变故。接着“列骑如云荷戟眠”一句,描绘了一幅边关将士枕戈待旦的画面,他们如同云朵般密集,手持长戟,随时准备应战,展现了军纪严明、备战充分的状态。
“不向运河留一线”一句,暗指边关与内地的联系被切断,运河作为交通要道,一旦封锁,意味着信息传递和物资补给的中断,对边防至关重要。而“可谁飞挽佐三边”则表达了对无法及时支援边疆的无奈与担忧,凸显了边关局势的严峻。
接下来,“西凉士马终怀晋,索部鱼羊解扰燕”两句,运用典故,借历史事件来影射现实,暗示边疆地区虽有外敌侵扰,但人心未失,仍然怀有对中原的忠诚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边疆民族与中原之间的复杂关系,既有冲突也有交融。
最后,“南北安危忧不细,早腾恩诏到居延”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整体安全的深切忧虑,并呼吁朝廷尽快采取行动,派遣援军,稳定局势。居延,古代地名,此处泛指边疆地区,强调了对边防的重视与关注。
整首诗通过对边关局势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与责任感,以及对边疆稳定和平的渴望。语言凝练,情感深沉,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敏锐洞察。
一段朱丝格。接回廊、玲珑入画,缃裙同色。
夹路高低随水曲,妙自文心偷得。
惜界破、苔钱千百。
只有相思栏不住,闪罗衣、一半疑城隔。
排亚字,眼疏密。碧城十二通仙籍。
记前朝、醉看红芍,沈香香国。
调寄霓裳风露下,字字春纤亲拍。
天万里、双鸳无迹。
花影月移依旧照,莽神州、一样心头窄。
嗟此地,有南北。
蛩语供愁,僧规习静,夜长秋味如许。
断酒生寒,催租吟近,天又凄凄微雨。
灯烬魂先瘦,怎禁得银虬还诉。
未知仙蠹馀生,古今安置何处。新定巢痕半亩。
思种遍菊花,兵又横住。
凿穴台佟,休官陶令,老至百端仍误。
风定梧桐落,笑病叶、相亲惟汝。
太白星高,不知好梦谁做。
人海苍茫,算桥霜店月,容易催老。
剩水残山,何苦费些鸿爪。
不如紧靠柴扉,要看尽古来斜照。
向青山黄叶中间,寻出秋心多少。
红衣偶把溪边钓。却不道枫人来早。
渔樵野局西风里,便是天然之稿。
画工多事传真,反恐暗尘飞到。
且共寻诗梦,补几笔西堂草。
春雨飘镫,秋星拥被,难忘水上楼高。
守着欢娱,思量怎到今朝。
谁料筝篷酒醒,向蛮天独听寒潮。
才提起这江南两字,已彀魂销。
闻说青溪月冷,便君家小妹,住也无聊。
何况清游,偶然吹过红箫。
一幅布帆摇曳,认分明不是鸳桡。
寻梦去,到垂杨二十四桥。
向银缸唤酒,锦瑟裁诗,万感依前。
绿叶成阴早,算寻春有例,又误樊川。
凌波旧鸾辞袜,湘梦悄难圆。
负一镜芳悰,一镫茜影,一箭华年。丁帘。
隔春远,料嫁后云英,瘦损谁怜。
寄语君翻慰,胜青琴吊月,紫玉埋烟。
闹红单舸何处,吹笛嫩凉天。
听唱到吴娘,潇潇暮雨来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