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屋炊烟四五家,门前潮水绕寒沙。
道人日晚乞食去,鹅鸭满田蚕豆花。
竹屋炊烟四五家,门前潮水绕寒沙。
道人日晚乞食去,鹅鸭满田蚕豆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首句“竹屋炊烟四五家”,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几户人家围绕着竹林,炊烟袅袅升起的景象,展现出一种和谐与宁静的生活氛围。接着,“门前潮水绕寒沙”一句,通过潮水和寒沙的描绘,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
“道人日晚乞食去”中的“道人”指的是修行者或隐士,这一句通过描述其在傍晚外出乞食的情景,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内容,展现了乡村中不同人物的生活状态,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最后,“鹅鸭满田蚕豆花”一句,以鹅鸭在田野间自由游弋,蚕豆花盛开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乡村生活的闲适与自然之美,同时也寓意着丰收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末社会中一种简单、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欣赏与向往。
七忠祠前陈羽舞,闪闪云旗降风雨。
荒山夜出英灵语,如闻此会足千古。
谁其尸者狮山人,万里来话琼林春。
会者齐吴楚闽粤,来祝带血啼鹃身。
此会惜君未得遇,五日江风阻诗句。
西台莫唱朱鸟吟,东山尚蟠冷龙气。
留衣废亭石云舞,卓锡古泉冷飞雨。
持赠山僧有才语,畀与大颠共千古。
渡海来为南粤人,五年伤别兼伤春。
生似昌黎厄磨蝎,终日坎壈缠其身。
名山幸与名贤遇,留镇山门藉诗句。
千年重出起衰手,睒睒中天北斗气。
天道云福善,茫昧究难度!
妇德如汝贤,年合比龟鹤。
奈何四十一,遽遣脱尘缚。
犹记两月前,凶梦先我告。
夜梦不见人,所见皆鬼箓。
魂游墟墓间,自恐死期促。
当时苦不信,听罢付一噱。
悔不急为善,禳汝年运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