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波杳无际,望望入扶桑。
杖锡游何处,归途信一航。
龙宫朝洗钵,鲛室夜焚香。
法侣遥相待,松枝偃旧房。
沧波杳无际,望望入扶桑。
杖锡游何处,归途信一航。
龙宫朝洗钵,鲛室夜焚香。
法侣遥相待,松枝偃旧房。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送僧归日本》描绘了一幅僧人归国的动人画面。首句“沧波杳无际”以浩渺的沧海起笔,展现出僧人乘船远行的辽阔背景。"望望入扶桑"中的“扶桑”是古代神话中的日出之地,暗示了僧人目的地的遥远和神秘。
接下来,“杖锡游何处”表达了对僧人孤身一人、手持锡杖漫游的关切,以及对未知旅程的想象。“归途信一航”则强调了僧人依赖船只作为唯一的归途,流露出对平安归来的期盼。
“龙宫朝洗钵”描绘僧人在龙宫洗涤日常用具的场景,富有佛教色彩,显示其修行生活的清苦与神圣。“鲛室夜焚香”则通过夜晚在鲛人居住的海底宫殿焚烧香火,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最后两句“法侣遥相待,松枝偃旧房”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期待,希望他在远方能受到同修者的欢迎,而自己则想象着僧人回到熟悉的松枝庇护下的旧居,充满了温暖的关怀和对僧人归来的期盼。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僧人归国的奇幻旅程,寓含了诗人对僧人的深深祝福和对佛法修行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