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郡皆知德度宽,缿筒罢设讼堂闲。
治如清献乖崖样,人在原明子野间。
岂有珠鱼堪作贡,亦无金鹤可携还。
暮年腰脚犹顽健,惜不从公看雁山。
八郡皆知德度宽,缿筒罢设讼堂闲。
治如清献乖崖样,人在原明子野间。
岂有珠鱼堪作贡,亦无金鹤可携还。
暮年腰脚犹顽健,惜不从公看雁山。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送陈叔方侍郎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在送别自己的朋友陈叔方担任地方官职的情景下创作的。这首诗通过对陈叔方品德和治理才能的赞扬,以及对自己年老体健但无法同行的感慨,表达了送别之情和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八郡皆知德度宽,缿筒罢设讼堂闲。" 这两句描绘了陈叔方在任职期间,以宽广的胸怀和公正无私的态度治理地方,使得民众都知道他的美德,甚至连用来装米的缿筒也不再用于计算诉讼之事,显示出他清明廉洁、令人们无需争讼的政绩。
"治如清献乖崖样,人在原明子野间。" 这两句进一步赞美陈叔方的治理能力,将其比作古代圣君尧舜时代的清明政治,而自己则像是置身于广阔原野之中,感受着那种平和安宁的气氛。
"岂有珠鱼堪作贡,亦无金鹤可携还。" 这两句表达了对陈叔方不图私利,只为民做主,不像一些官员那样通过贡品或珍奇物品来谋取个人利益的赞赏。
"暮年腰脚犹顽健,惜不从公看雁山。" 最后两句则是刘克庄对自己年迈体健却不能跟随朋友一同前往的感慨和遗憾之情。他虽然身体还算健康,但毕竟已经步入暮年,对于无法与友人共同去往那远方的雁山,感到十分惋惜。
整首诗通过对陈叔方的赞美,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感叹,表达了送别之情和深厚的情谊,同时也反映出作者本人的高尚品格和超然物外的心态。
菊后秋深,梅边春近,江天积雨初晴。
日湖南畔,光现老人星。
尽道元戎公相,今朝里、福寿相仍。
当华诞,黄麻诏下。万里被恩荣。
生来真活佛,心田一片,宽厚和平。
好贤哉乔梓,雍肃家族。
顾我寒櫩书客,经年里、眼特垂青。
情欢处,新词一曲,把酒祝长生。
山侗稽首,自别姚仙。思心度日如年。
即此清清雨霁,遍润芝田。
伏惟神明协相,处安闲、法体翛然。
钰如昨,荷寻常留念,书信相传。
辄有微言相恳,谭仙去相邀,鹤羽翩翩。
傥若携云光访,感激难言。
些儿闲中闲事,待贤来、面罄不宣。
山侗拜,上玄中玄玉座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