帔染明霞,襟披绛雪,异常妆饰。
带燄风流,炎州孕秾赤。
南洋万里,休怨损、朱颜标格。如昔。
红袖雕阑,伴天涯羁客。金梁小立。
鹦父相逢,回身澹无色。花前暗自爱惜。影儿只。
须倩绣娘针线,猩血綵绒亲擘。
待去时携看,长记岭南相识。
帔染明霞,襟披绛雪,异常妆饰。
带燄风流,炎州孕秾赤。
南洋万里,休怨损、朱颜标格。如昔。
红袖雕阑,伴天涯羁客。金梁小立。
鹦父相逢,回身澹无色。花前暗自爱惜。影儿只。
须倩绣娘针线,猩血綵绒亲擘。
待去时携看,长记岭南相识。
这首《惜红衣·红鹦鹉》由清代词人黄之隽所作,描绘了一只红鹦鹉的美丽与哀愁。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将红鹦鹉的色彩、形态以及它与人的互动关系生动地展现出来。
首先,“帔染明霞,襟披绛雪”,以“明霞”和“绛雪”来形容红鹦鹉的羽毛颜色,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展现出其独特的装饰美。接着,“带焰风流,炎州孕浓赤”,通过“带焰”二字,形象地描绘出红鹦鹉在阳光下羽毛闪烁的动态美,仿佛火焰一般热烈而充满生机。
“南洋万里,休怨损、朱颜标格”,表达了对红鹦鹉远渡重洋来到异乡的感慨,同时也对其保持独特风采的赞美。接下来,“如昔。红袖雕阑,伴天涯羁客”,将红鹦鹉比作陪伴孤独旅人的红袖,增添了词作的情感深度,使得红鹦鹉的形象更加生动感人。
“金梁小立。鹦父相逢,回身淡无色”,描绘了红鹦鹉在金梁上站立的情景,与“鹦父”的相遇,却因情感的复杂而显得淡然无色,暗示了红鹦鹉内心的哀愁与无奈。
最后,“花前暗自爱惜。影儿只。须倩绣娘针线,猩血彩绒亲擘。待去时携看,长记岭南相识。”这一段表达了对红鹦鹉的怜惜之情,希望有人能为它缝制衣物,保留它的美丽形象,同时强调了对岭南相遇的红鹦鹉的深刻记忆,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怀念。
整首词通过对红鹦鹉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外在的美丽,更深入探讨了其内在的情感世界,以及与人类之间微妙的关系,体现了词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
粤稽古寿亭,写竹如写字。
丹砂作水墨,撑天拄平地。
家法妙不传,后来谁述继。
爰有东田公,卓然挺苗裔。
异代俨同堂,遐心得遥契。
手敏心亦灵,胆大心仍细。
写竹不写竹,用意不用意。
鹅溪绢许长,长安纸增贵。
伸纸拂素绢,落笔事游戏。
千㡧万轴馀,顷刻盈箱笥。
风晴与月露,变化穷形势。
旁观看不及,叱吒鬼神避。
还坐自观心,心王了无事。
如是写竹人,写竹亦如是。
借问寿亭翁,是同还是异。
耿耿双瞳,游于面间。瞩人则易,瞩己则难。
勿谓无非,无非非至。勿谓无知,人将瞩尔。
己非毋匿,人非毋刻。躬厚薄责,大人之特。
突如其来,突如其已。念生无根,与物为至。
纷纭不辍,毋用遏绝。知幻即离,空明如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