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公里闬旧,蚤托干城寄。
征行出必先,遇敌坚始厉。
功多冠彻侯,心小取高位。
及乎瞿塘郤,稍似失帝意。
终念丰沛私,遂尔同英卫。
晚途解兵柄,称病力不制。
所以恩泽终,颍宋乃反是。
信公里闬旧,蚤托干城寄。
征行出必先,遇敌坚始厉。
功多冠彻侯,心小取高位。
及乎瞿塘郤,稍似失帝意。
终念丰沛私,遂尔同英卫。
晚途解兵柄,称病力不制。
所以恩泽终,颍宋乃反是。
此诗描绘了对古代功臣的复杂情感与评价。诗人王世贞以“咏诸功臣像”为主题,选取了“故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同参军国事信国公东瓯汤襄武王和”这一特定人物进行深入剖析。
诗中首先赞扬了这位功臣在国家初建时的忠诚与担当,他被寄托为国家的倚重之臣,无论是出征还是面对敌人,他总是率先行动,表现出坚定的决心与力量。其功绩显著,甚至超越了其他将领,被封为彻侯,地位显赫。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功臣的权力逐渐增大,心志却似乎有所改变,开始追求更高的地位,这引发了皇帝的疑虑。
诗中提到,当功臣最终解除了兵权,声称因病无法继续履行职责时,皇帝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恩泽似乎不再如从前那般深厚。这种转变反映了权力与信任之间的微妙平衡,以及历史中常见的功臣与君主之间关系的复杂性。
最后,诗人通过对比功臣早期的忠诚与晚期的行为变化,表达了对功臣命运的深思。尽管功臣曾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是否能够保持初心,避免权力的腐蚀,成为了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诗中隐含着对功臣个人命运的同情与反思,同时也对历史中权力与忠诚关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洞察力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