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水上云,曾听屈宋鸣。
娟娟水中月,曾照莫愁行。
冉冉水上云,曾听屈宋鸣。
娟娟水中月,曾照莫愁行。
这首诗以水为背景,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来比喻和象征,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富有哲理的意境。
首句“冉冉水上云”描绘了一幅云朵缓缓飘浮在水面之上的画面,给人一种轻盈、流动的感觉,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变化。接着,“曾听屈宋鸣”借用屈原和宋玉两位古代文人的典故,暗喻那些曾经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光辉篇章的文学作品,仿佛它们的声音依然回荡在水面上,给予后人以启示和灵感。
第二句“娟娟水中月”则将视线转向夜晚的水面,月亮的倒影在水中显得格外柔美和宁静,与前一句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同时,“曾照莫愁行”中的“莫愁”是古代一位女子的名字,这里借指那些曾经在历史或文学中留下足迹的人物或故事,月亮的光芒曾经照亮过他们的旅程,而现在,这光芒依旧在水面上闪烁,仿佛在讲述着过往的故事。
整首诗通过水面上的云和月作为载体,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更蕴含了对历史、文化以及时间流转的深刻思考。诗人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使得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哲理。
田家舂米盛土仓,祠灶新鲙鲤与鲂。
粥分口数顾长健,不卖痴呆侬自当。
爇火照天田蚕好,打灰如愿从所祷。
一声竹爆阳春回,城里看灯归已晓。
我生把笔作耕锄,年馀三十腹空虚。
不如尔农随分足,只怕门前人催租。
上虞溪湖十四处,昔日是田纳官赋。
逢秋民间欠灌溉,县官作文告后土。
民间以田浚溪湖,田上官赋却抱输。
闲时潴水旱时用,纵未全熟无全逋。
古来人心平似砥,今来人心薄于纸。
不念平人输赋苦,情愿自为悠久计。
大臣奏事怡天颜,以民为基古已然。
况乃民间推己有,明知食是民之天。
此事传来犹未久,为雨为云翻覆手。
拽碑使平命工磨,别镌奇文垂不朽。
鬼神诃护屹不移,至今碑上光陆离。
噫嘻人心不如石,使我叹息重叹息。
前年看梅清溪边,万花依枝占芳妍。
去年看梅金台下,一枝傍竹秀而野。
今年梅花胜旧年,急呼曲生来座前。
折花饮酒到夜半,羌管休吹且频看。
旁人笑我心太痴,花开花落由天时。
如何苦作十日计,悭风妒雨谁得知。
我虽不言见已惯,倚著茅帘听过雁。
明年梅开在清溪,不妨访梅西山西。
名花逢深春,各自逞娇怪。
蔷薇绕篱根,园丁采去卖。
琐细不知名,结束担头挂。
细细随轻风,时时与破坏。
诗人浪自吟,放言竟成躗。
红紫一夕空,又见韶华迈。
亭亭珊瑚枝,懒入名花派。
每见天秋凉,依竹堪入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