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董训导思学》
《送董训导思学》全文
明 / 吴俨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董子汉大儒,正谊不谋利。

君为几代孙,家学尚未坠。

下帷诵诗书,世事不挂意。

焚膏补日力,汲汲求道义。

先达每指云,是必清庙器。

安知古鼎彝,不粥今市肆。

计偕来京师,再就彤庭试。

拜官复儒冠,刀笔耻为吏。

月俸纵云薄,尚可供糗糒。

何必公与卿,然后可行志。

吾知函丈前,亦自有公事。

师生论议中,岂独在文字。

八闽善人多,春风应远被。

象贤古所称,知君谅无愧。

(0)
鉴赏

此诗《送董训导思学》由明代诗人吴俨所作,通过对董思学的赞美,展现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首句“董子汉大儒,正谊不谋利”开篇即点出董思学的大儒身份,强调他以正义为本,不为私利所动,展现出其高尚的人格魅力。接着,“君为几代孙,家学尚未坠”赞扬董思学继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学问未曾断绝,体现了他对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坚守。

“下帷诵诗书,世事不挂意”描绘了董思学专心致志于读书学习的情景,不为世俗之事所困扰,表现出其对学问的热爱与专注。“焚膏补日力,汲汲求道义”进一步展示了他勤奋学习,追求真理的精神,即使夜以继日,也毫不懈怠。

“先达每指云,是必清庙器”引用前辈的赞誉,预示董思学将如同古代的贤者一样,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安知古鼎彝,不粥今市肆”则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担忧,反衬出董思学不同流俗,坚守高洁品质的决心。

“计偕来京师,再就彤庭试”描述了董思学赴京参加科举考试的情景,表现了他的进取之心。“拜官复儒冠,刀笔耻为吏”赞扬他即便身居高位,仍不忘本,拒绝为官场的琐碎事务所累,坚持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月俸纵云薄,尚可供糗糒”表明董思学虽生活简朴,但依然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所需,体现了他的节俭与淡泊名利的态度。“何必公与卿,然后可行志”鼓励人们不必追求高位,只要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便是成功。

最后,“吾知函丈前,亦自有公事”表达了对董思学在学术领域成就的期待,暗示他不仅在教学上有所建树,更能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卓越成果。“师生论议中,岂独在文字”强调了学术交流的重要性,不仅仅局限于文字的探讨,更是思想与智慧的碰撞。

“八闽善人多,春风应远被”赞美了福建地区人才辈出,董思学的到来,无疑会带来更多的学术之风。“象贤古所称,知君谅无愧”是对董思学品德与才能的高度评价,相信他能够不负众望,成为后世所称颂的贤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与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董思学作为大儒的高尚品格与对学问的不懈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美好祝愿与期待。

作者介绍

吴俨
朝代:明

吴俨(1457-1519),字克温,号宁庵,南直隶宜兴县人(今江苏宜兴)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正德二年(1507),忤刘瑾被夺职。刘瑾败,吴俨复官历礼部左、右侍郎。正德十一年,进南京礼部尚书。正德十三年,吴俨率大臣上疏谏阻武宗北游宣府、大同。正德十四年五月初十日卒于位,年六十三,赠太子少保,谥文肃。有《吴文肃公摘稿》。
猜你喜欢

温成皇后挽词二首·其一

紫极腾轩曜,青春委蕣颜。

云軿何处去,金殿几时还。

仗下编箫咽,陵中夜烛閒。

六宫哀送返,疑是梦魂间。

(0)

旅中

梧叶响荒塘,秋宵不耐长。

猿啼千嶂外,人在一灯旁。

雁影溪桥月,钟声野寺霜。

明朝又何处,烟水正茫茫。

(0)

康素居士邵君挽诗·其一

当代求遗逸,斯人尚典刑。

云愁富春渚,月掩少微星。

易箦无多语,空籯但一经。

遗休宜有后,兰玉满阶庭。

(0)

上严廉访十首·其三

四海文公书,行世日杲杲。

晚年制作心,三礼重探讨。

质文贵时宜,消长关世道。

烱然百圣心,来哲当有考。

(0)

山居三首·其二

暖地池塘早绿,春和笋蕨先肥。

惯作田家活计,懒随廛市关机。

(0)

将归新城乡舍邀赋诗赠行

请君吟诗送我归,我归虽作半月期。

马头黄埃且百里,村店白酒占双旗。

只今柳丝东城路,万缕方作青青垂。

归来应未及飞絮,自取春色开修眉。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