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融上人兰若》
《过融上人兰若》全文
唐 / 綦毋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水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0)
注释
翠微:青翠的山色,形容山光水色青翠缥缈。
翻译
山上寺院屋内挂着僧衣,窗外没有人影,只听见山溪流水潺潺,各种鸟儿飞来飞去。
沿着山路往回走,消磨了半个黄昏,却突然听到晚钟声悠悠传来,仿佛与这山间的青翠岚气连成了一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隐居生活和他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首句“山头禅室挂僧衣”,设定了场景,僧人在山顶的禅室内悬挂着他的衣物,这不仅展示了僧人的日常,也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状态。

次句“窗外无人溪鸟飞”展现了僧人所处环境的宁静与自然。窗外没有行人,只有溪水边上下飞翔的鸟儿,这是一种极致的孤独和清寂,也是对僧人心境的一种映射。

第三句“黄昏半在下山路”,时间转换到了傍晚,阳光渐渐消退,僧人踏上了下山的小路。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变化,也暗示着僧人的内心世界可能正经历一番从静到动的过渡。

末句“却听钟声连翠微”,在这下山的过程中,僧人突然听到寺院里的钟声,这钟声穿越了山峦,回响在云端。这里的“却”字表达了一种意外和转折,同时也强调了钟声对于僧人的召唤作用,它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归宿和超然物外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勾勒出一位寻求心灵平静与解脱的僧人形象,以及他与大自然之间微妙而深刻的联系。语言简洁而含蓄,意境淡远而深邃,是一首充满禅意和哲理的佳作。

作者介绍
綦毋潜

綦毋潜
朝代:唐   字:孝通   籍贯:虔州(今江西南康)   生辰:692-749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赣州)人,唐代著名诗人。约开元十四年(约726年)前后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右拾遗,终官著作郎,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綦毋潜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猜你喜欢

艳曲十首·其九

宝帐连金屋,琼筵弄玉箫。

娇娆花作髻,静宛柳为腰。

当歌小垂手,烂漫雪花飘。

(0)

侠少曲

鸣鞭白门道,新柳正藏鸦。

七宝装繁弱,千金散狭斜。

飞扬孟公坐,调笑季伦家。

夜夜双龙气,腰间挂赤霞。

(0)

十五卢家女

十五卢家女,盈盈胜莫愁。

冰心持跳脱,玉腕拨箜篌。

拾翠游川上,流黄寄陇头。

生憎双语燕,比翼在青楼。

(0)

白纻四时词四首·其二

南原日长蝴蝶飞,朱楼画阁临芳池。

美人含娇拂罗衣,歌喉宛转浮云驰。

流商刻羽知音稀,纤腰起舞光陆离,我醉欲罢黄金卮。

(0)

广三妇艳四首·其三

大妇出迎客,二十颇有馀。

中妇起持觞,二九曳罗襦。

小妇坐鸣筝,二八正敷腴。

丈人但行乐,南面安得如。

(0)

补蜀汉铙歌十二首·其三克老瞒

克老瞒,厥功不可量。瞒挟天子令四方。

以暴如虎贪如狼。既定荆州下长江。

并兵八十三万强。凶威所指横以张。

所触者碎当者亡。遣军师亮谕孙权。

权奉命,发兵助我屯江干。

桓桓烈炬战舰轰,将士大呼冲敌坚。

贼兵百万尸如山。操走乌林四海安。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