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霓旌下南苑,攀条弄芳畏晼晚。
只今飘泊干戈际,寒尽春生洛阳殿。
梨园弟子散如烟,白马将军若雷电。
城上春云覆苑墙,回首何时复来见。
忆昔霓旌下南苑,攀条弄芳畏晼晚。
只今飘泊干戈际,寒尽春生洛阳殿。
梨园弟子散如烟,白马将军若雷电。
城上春云覆苑墙,回首何时复来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所作的《胡笳十八拍》之第六拍。诗中描绘了从繁华到落寞的历史变迁,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盼。
首句“忆昔霓旌下南苑”,诗人回忆起昔日辉煌,霓裳轻舞,南苑繁花似锦,景象繁华。接着,“攀条弄芳畏晼晚”一句,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同时也暗示着时光流逝,美好终将逝去。
“只今飘泊干戈际,寒尽春生洛阳殿。”这两句转折,诗人从回忆转向现实,描述了战乱中的流离失所,以及在动荡中对和平与春天的渴望。洛阳殿的春意盎然,象征着对和平与新生的期待。
“梨园弟子散如烟,白马将军若雷电。”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梨园弟子比喻过去的文人墨客,如今四散无踪,如同烟雾般消失;白马将军则象征英勇的战士,他们的行动迅速而有力,如同雷电一般迅猛。这两句反映了时代的巨变和人物命运的沉浮。
“城上春云覆苑墙,回首何时复来见。”最后两句,诗人站在城墙之上,望着被春云覆盖的苑墙,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对未来充满期待。他问自己,何时才能再次见到那些熟悉的景物和人物?表达了深深的怀旧之情和对未来的憧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平与美好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