蹑磴扪萝上五峰,寺开峰下隐深松。
小桥横涧人稀度,残刻空台藓密封。
天外长江凭客俯,云中数亩足僧供。
此来莫讶凌危巘,犹有天池隔几重。
蹑磴扪萝上五峰,寺开峰下隐深松。
小桥横涧人稀度,残刻空台藓密封。
天外长江凭客俯,云中数亩足僧供。
此来莫讶凌危巘,犹有天池隔几重。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历折桂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蹑磴扪萝上五峰”,生动地展现了攀登的过程,通过“蹑”和“扪”这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登山时小心翼翼、手攀藤蔓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探险的氛围。“寺开峰下隐深松”,则将寺庙巧妙地融入自然之中,仿佛是山林间不经意间发现的一处静谧之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接着,“小桥横涧人稀度,残刻空台藓密封”,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折桂寺周边环境的幽静与古老。小桥横跨山涧,行人稀少,透露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而“残刻空台藓密封”则通过“残刻”和“空台”表现了历史的痕迹与时间的流逝,而“藓密封”则强调了自然的覆盖与生长,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且富有生命力。
“天外长江凭客俯,云中数亩足僧供”,这两句将视角拉高,从山寺俯瞰长江,展现出宏大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暗示了佛教中对宇宙与自然的敬畏之心;而“云中数亩足僧供”则描绘了僧侣们在云雾缭绕的环境中修行的场景,体现了佛教与自然的融合。
最后,“此来莫讶凌危巘,犹有天池隔几重”,表达了作者对于攀登艰难的不以为意,以及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同时,也暗示了折桂寺所在的山峰之高峻,以及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独特性,增添了神秘色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折桂寺及其周围环境的美丽与宁静,还蕴含了对自然、历史、宗教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