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折杨柳》
《折杨柳》全文
宋 / 文彦博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长忆都门外,低垂拂路尘。

更思南陌上,攀折赠行人。

行人经岁别,杨柳逐年新。

何当逢塞雁,重寄一枝春。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彦博所作的《折杨柳》,以“折杨柳”这一传统习俗为题材,描绘了对远方行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长忆都门外”,诗人回忆起在都城门外的情景,那里的杨柳低垂,轻轻拂过地面的尘土,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接着,“低垂拂路尘”一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杨柳的形态与环境的融合,仿佛每一根柳条都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

“更思南陌上,攀折赠行人。”诗人进一步想象,在南边的路上,人们会折下杨柳枝条赠予即将远行的旅人,这既是离别的象征,也是情感的寄托。通过这一细节,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类情感联系起来,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深沉的情感。

“行人经岁别,杨柳逐年新。”这两句对比鲜明,一方面强调了时间的流逝——行人与亲友分别已久;另一方面则赞美了自然界的循环不息——杨柳年复一年地生长更新。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暗示了诗人对生命与时间的深刻思考。

最后,“何当逢塞雁,重寄一枝春。”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希望在某一天能够遇到北归的塞雁,借此机会再次传递春天的信息给远方的亲人或朋友。这一句既是对前文情感的延续,也是对美好愿望的寄托,体现了诗人对亲情、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和谐、美好的向往。

综上所述,《折杨柳》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离别、思念、时间流转以及自然与人文之间关系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理的佳作。

作者介绍
文彦博

文彦博
朝代:宋

文彦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被誉为介休三贤之一。天圣五年(1027年),文彦博进士及第。历任殿中侍御史、转运副使等职。庆历七年(1047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平王则起义功,拜同平章事。皇祐三年(1051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1055年)复相。
猜你喜欢

移居巴陵

此即巴丘戍,相传鲁肃城。

古今余往事,兵火剩残生。

楚水为渔便,湘湄赖舌耕。

地灵如获托,亦足寄遐情。

(0)

送朱东武北上

落日照湖水,残杯催别离。

常年分手处,寒柳半无枝。

才老宦方达,时清贫正宜。

君当谢南亩,休与白云期。

(0)

望西城宫殿

蓂殿重开宝历春,竹宫长锁属车尘。

烟霞自护祈年阁,星斗曾传醮夜辰。

帐里流苏闲甲乙,炉中寒火忆庚申。

茂陵松柏萧萧老,无复相如赋大人。

(0)

君房栖玄馆

荼蘼晓泛东风骞,青萝夜入棠梨轩。

鹍鸡咽咽相唤去,印破西池碧玉痕。

栖玄主人贪晏起,片阴忽堕江城午。

吾知桃花终不言,何用欣欣解人语。

(0)

山中酬唐太史见访

山斋寂寞腊初深,披衲朝朝闻梵音。

我已出家惟带发,君来连榻与同心。

天涯避地因多病,幻迹随缘即故林。

明月满庭残雪在,那堪孤棹返山阴。

(0)

冬日过朝天宫

萧瑟严宫万木稀,下方炉定冻烟微。

风将云磬随行佩,松漏冰花著羽衣。

北市无喧知地迥,西山渐染觉春归。

老年数欲寻玄理,不但朝仪叩此扉。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