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蒲亭十咏·其二李渤书堂》
《蒲亭十咏·其二李渤书堂》全文
明 / 彭孙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江州刺史有书堂,迤逦群峰绕夕阳。

蝌蚪水田池漠漠,云烟鸟迹晚苍苍。

何时白鹿高贤去,无恙青山古道长。

父老几人知旧迹,担囊欲问使君乡。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州刺史李渤的书堂所在之地,环境幽静,自然景色与人文气息相得益彰。首联“江州刺史有书堂,迤逦群峰绕夕阳”以“书堂”为引子,点出地点,同时以“迤逦群峰绕夕阳”勾勒出一幅山峦环绕、夕阳映照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颔联“蝌蚪水田池漠漠,云烟鸟迹晚苍苍”进一步展开画面,将视线转向水田池塘,用“蝌蚪”这一细节生动地描绘出池塘的生机与活力,同时“漠漠”二字则赋予水面一种辽阔无垠的感觉。接着,诗人将视角提升至空中,以“云烟鸟迹晚苍苍”描绘出傍晚时分云雾缭绕、鸟儿归巢的情景,整个画面充满了自然的韵律和生命的节奏。

颈联“何时白鹿高贤去,无恙青山古道长”转而抒发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白鹿”常被用来象征高洁的隐士或圣贤,这里借以表达对过去贤者的追忆与敬仰。同时,“无恙青山古道长”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暗含着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尾联“父老几人知旧迹,担囊欲问使君乡”则从更深层次上探讨了历史与记忆的主题。通过“父老几人知旧迹”的疑问,诗人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逐渐淡化的忧虑。最后,“担囊欲问使君乡”则以一个具体的行为动作,形象地展现了人们对于寻根问祖、探寻历史痕迹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书堂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和传统文化的深情缅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历史美以及人文精神的深刻感悟和高度赞赏。

作者介绍
彭孙贻

彭孙贻
朝代:明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辰:1615~1673年

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你喜欢

樊运使挽词·其四

横浦云亡后,斯文付此贤。

命其随道丧,学又绝心传。

河洛湮来派,西州忆旧缘。

伤心耆老尽,挥泪对霜天。

(0)

寄管叔仪通判并同官

执别僧房日未斜,别离愁绪满天涯。

清宵已落柔桑叶,小雨顿开荞麦花。

醉里不知身是客,酒阑无奈客思家。

凭谁寄语三夫子,归路还须好句誇。

(0)

袁通判挽词·其二

盛德不容赞,多言可柰何。

大圭元不琢,古井竟无波。

前辈苦凋谢,后生谁琢磨。

同庚适斋老,托体共山阿。

(0)

送乐清姚令行可

长官清政玉无瑕,卓鲁循良不足誇。

前席有期吾党喜,挽须无路邑人嗟。

才高雁荡千峰石,惠足河阳一县花。

欲信三年浑不扰,游山今日始携家。

(0)

送从子渊宰浦江

谁云宦路足岖嵚,送子之官独放心。

廉介有馀无矫亢,谦恭已甚自崇深。

安舆何用资三釜,庆问时能抵万金。

公退读书三子侍,县斋松竹已成林。

(0)

赵路铃挽词·其二

诸父论交久,忘年许与盟。

登山陪蹑屐,泛月共飞觥。

来往开三径,安闲羡一生。

山深凄薤露,愁忆醉歌声。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