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光仪表正,四气风云同。
戊已行初历,黄钟始变宫。
平琮礼内镇,阴管奏司中。
斋坛芝晔晔,清野桂冯冯。
夕牢芬六鼎,安歌韵八风。
神光乃超忽,嘉气恒葱葱。
三光仪表正,四气风云同。
戊已行初历,黄钟始变宫。
平琮礼内镇,阴管奏司中。
斋坛芝晔晔,清野桂冯冯。
夕牢芬六鼎,安歌韵八风。
神光乃超忽,嘉气恒葱葱。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祭祀活动的盛大场面,展示了古人对于天地秩序和自然现象的崇敬之情。"三光仪表正"指的是日月星辰运行有序,而"四气风云同"则是说自然界中的风、云等元素和谐相处。这两句展现了宇宙的和谐与平衡。
接着,"戊已行初历,黄钟始变宫"表明祭祀活动已经开始,其中"戊已"指的是古代的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两个时期,而"黄钟"则是古代音乐中的一个音阶,表示音乐和声的变化。这两句传达了时间的推移与音乐的节奏。
在"平琮礼内镇,阴管奏司中"这两句中,"平琮"可能指的是祭祀时使用的一种乐器,而"阴管"则是另一类乐器。这些字眼描绘了仪式中的音乐与和声。
"斋坛芝晔晔,清野桂冯冯"两句,通过对斋坛(祭祀用的台)上灵草的描述,以及对空气中桂花香味的渲染,表现了祭祀场所的庄严与自然美。
最后,"夕牢芬六鼎,安歌韵八风"表达了祭祀活动中的盛大与和谐,而"神光乃超忽,嘉气恒葱葱"则是对上天恩泽的感受,以及对于美好气氛持续存在的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仪式感、音乐美和自然香的古代祭祀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