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程朱之学·其四》
《程朱之学·其四》全文
宋 / 陈普   形式: 古风

大中岂难明,不偏立可得。

偏似扶醉人,中如正柱石。

亭亭即道体,截截皆天则。

一毫不可裒,一发不可益。

舜君与尧民,万世作程式。

颜仁及曾孝,亦足立人极。

倘或增减之,病痛自千百。

立如偏重船,可坐见没溺。

形象亦易知,体段非不的。

柰何秦汉来,如瞽于五色。

(0)
注释
大中:指儒家推崇的中庸之道。
不偏立:公正的原则。
扶醉人:比喻偏颇的行为。
正柱石:比喻稳定可靠的支柱。
亭亭:形容道的直立和纯粹。
截截:明确、分明。
裒:削减。
益:增加。
舜君:古代贤君。
尧民:尧的时代的民众,象征理想社会。
颜仁:颜回的仁德。
曾孝:曾参的孝顺。
增减:对原则的偏离或过度。
没溺:沉没溺亡。
秦汉:历史时期。
瞽:盲人,比喻无知或不明事理。
五色:指色彩繁多,象征复杂的社会现象。
翻译
大中之道并不难明了,公正的原则就能轻易获得。
偏颇就像扶持着醉汉,中庸如同稳固的柱石。
亭亭玉立的是道的本质,明确无误的是自然法则。
一丝一毫都不能削减,一发一毫都不能增添。
舜帝和尧民的榜样,万代以来都是效仿的标准。
颜回的仁德和曾参的孝顺,足以成为人的楷模。
如果有所增减,问题就会成百上千。
像偏重的一艘船,立刻会沉没在水中。
道理的形象清晰可见,原则本身不容改变。
然而自秦汉以来,人们却如同盲人看待五彩斑斓的世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普的《程朱之学(其四)》,通过对程朱理学中"中庸之道"的阐述,表达了对儒家伦理道德的推崇和对偏离中道的批评。诗中以"大中岂难明,不偏立可得"开篇,强调中庸之道的清晰易懂和重要性。接下来通过比喻,将中庸比作"正柱石"和"道体",强调其稳定性和原则性,指出任何增减都会导致问题丛生,如同"偏重船"会沉没。

诗人进一步引用舜和尧的圣德,以及颜回的仁和曾参的孝,作为中庸之道的典范,认为它们是后世行为的准则。最后,诗人批评自秦汉以来人们对中庸之道的忽视,如同盲人无法分辨颜色,暗示了偏离中庸的危害。

整首诗语言简练,寓言生动,既揭示了中庸之道的核心理念,又表达了对偏离这一原则的忧虑,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作者介绍
陈普

陈普
朝代:宋

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猜你喜欢

崇德楼怀古八首为彭城马子津赋·其五

颐真怀老彭,用之师大禹。

斟雉道不传,河流遽如许。

觞淩屹黔艧,仁知似交语。

抚化坐超忽,参错成宾主。

(0)

张曲江庙次韵

一从九鹤归天上,惆怅人间只古祠。

断碣藓苔封往迹,空庭松柏见遐姿。

宝炉山在香烟合,金鉴函空夜月欹。

荐罢藻蘋秋日暮,寒潮孤棹去迟迟。

(0)

奉寄鳌峰李老丈一首

几年违别忆高贤,咫尺清风未结缘。

尘梦忽惊河汉外,客槎疑泛斗牛边。

瑞光遥射金银阙,紫气充连若木天。

重拟一尊同浴日,坐观沧海变桑田。

(0)

灵鸟篇赠李三洲·其五

人情多好异,耳目同乖痴。

珊瑚生海底,闻者颜自怡。

麟凤图其形,百世幸睹之。

玩习乃其常,旷际应间稀。

我顾此灵鸟,抑抑自珍奇。

丹穴馀琪树,轩丘多玉芝。

缅然唤俦侣,弋慕何由期。

(0)

夜宿五层楼·其一

半空楼阁肃虚清,浑象冲融灏气明。

永夜银河低自照,中天朱鸟静相擎。

祥风浣浣仙灵近,湘簟潇潇慧思生。

此意未应传下界,晓来悽对万家城。

(0)

喜伦右溪回十首·其十

三春淑气散熙和,弭节乡闾得暂过。

此日相怜应尽醉,金陵朋旧已无多。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