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宿建封寺,晓登尽善亭,望韶石三首·其二》
《宿建封寺,晓登尽善亭,望韶石三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蜀人文赋楚人辞,尧在崇山舜九疑。

圣主若非真得道,南来万里亦何为。

(0)
注释
蜀人:指四川地区的人。
文赋:文学创作,如辞赋。
楚人:指楚国地区的人。
辞:古代的一种文体,如楚辞。
尧:远古时期的贤明君主。
崇山:高峻的山。
舜:又一位贤明君主。
九疑: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圣主:指非常有道德和智慧的君主。
得道:指悟透了天地自然之理。
南来:从北方或中原南下。
何为:为何而来,此处有疑问之意。
翻译
蜀地的人才擅长写文赋,楚地的人民善用楚辞。
即使尧帝在崇山,舜帝在九疑山这样的偏远之地。
鉴赏

这段文字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宿建封寺,晓登尽善亭,望韶石三首(其二)》。诗中融合了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真道的情怀。

“蜀人文赋楚人辞”,这里的“蜀”指的是巴蜀地区,即今天的四川一带,而“楚”则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今属湖北及周边地区。这两句通过对蜀人和楚人的文化差异的提及,展现了诗人广博的知识面,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与理解。

接着,“尧在崇山舜九疑”则是引用古代圣君尧、舜治理天下的典故。尧、舜都是中国上古时期的圣明君主,崇山和九疑可能是指他们用来祭祀天地或处理国事的地方。这两位君主代表了最高的道德标准和智慧。在这里,诗人通过提及尧、舜,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秩序的向往。

“圣主若非真得道,南来万里亦何为”则是说,如果一个圣明的君主没有真正领悟并实践道,即使他从远方来到这里,也是无用的。这里的“南来万里”可能暗示着诗人期待理想君主或理想境界,但又感到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整首诗体现了苏轼深厚的学养和他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同时也透露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失望。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刘德修右史去国示所和从父东溪及杨子直诗走笔次韵·其一

无人为辨乐羊书,却向空山问草庐。

世上荣枯无定在,眼前毁誉竟何如。

寸心未彻九重上,百口仍行万里馀。

只恐君王思旧学,便看飞诏促严徐。

(0)

书葛氏诗卷

未年六十蚤休官,海角投闲尽自安。

一纪时容奉香火,七旬遂许挂衣冠。

重来深愧妨贤路,此去终期保岁寒。

三上封章归未得,葛家诗卷却羞看。

(0)

为倪正父尚书题壮怀堂扁以诗来谢次韵

久矣君宜任弼谐,果随召驲上天阶。

几年不作相逢梦,一日俄倾积别怀。

情厚夫君几鲍叔,愚如老我类高柴。

它时户册高悬后,直欲扁舟访水涯。

(0)

题汤泉院壁

黄山胜地烟霞明,朱砂泉暖肌肤醒。

鸟声不断山不坏,今人古人徒营营。

暂来谁更辞硗确,抖擞尘缨聊浣濯。

灵泉去病功绩深,无人复创为高阁。

(0)

对雨思苏子美

五月阴盛暑不效,飞云日夕起嵩少。

回风飒飒吹暮寒,翠竹黄蕉雨声闹。

北轩孤坐默有念,人生会合那可料。

昔与子美比里闾,是月秋近足霖潦。

吾徒无事数相过,日策疲马度深淖。

升君之堂伏君几,果饵罗列亦稍稍。

开樽得酒味已酢,辅以谐谑聊可嚼。

长歌激烈或孤起,大论纷纭特一噪。

飒然夜气变凄栗,连披短褐曳颠倒。

且欣主人同气类,安问邻家厌呼笑。

而今相望各千里,局促有如鱼在罩。

人生此乐不易得,世事荣辱何足校。

行当结侣候春水,一访洞庭湖上棹。

(0)

王詹叔惠酥

兴平产良酥,厥品为第一。

岁时盛献馈,霜梨副冰蜜。

东来连车轸,并走卫霍室。

盘筵得此物,主意自为毕。

詹叔官西州,遗我资口食。

甘知马酒薄,素觉鹅肪失。

我今农里人,藜藿度閒日。

多惭掷嘉味,徒用饱仁术。

厚意如何报,还持况贤质。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