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翠纳天光,因枝结栋梁。
月翻苍雪冷,暑借绿云凉。
户密莺窥惯,檐卑客到妨。
不同穿蚁穴,诗梦入秋长。
剪翠纳天光,因枝结栋梁。
月翻苍雪冷,暑借绿云凉。
户密莺窥惯,檐卑客到妨。
不同穿蚁穴,诗梦入秋长。
这首明代诗人唐之淳的《槐亭得长字》描绘了一幅清幽而宁静的画面。首句“剪翠纳天光”以生动的比喻,写出了槐树翠绿的叶子如同精心剪裁,吸收了天空的光芒,形象地展现了槐树的生机与活力。次句“因枝结栋梁”则寓意槐树的实用价值,它的枝干被用来构建房屋,象征着坚韧与支撑。
“月翻苍雪冷”描绘夜晚月光洒在槐树上,如同翻动的苍白色雪花,营造出一种清凉寂静的氛围。而“暑借绿云凉”则进一步强调了槐树的阴凉效果,夏日的炎热仿佛借助于绿色的云朵得以缓解。
“户密莺窥惯”写出了槐树下环境的隐蔽和宁静,连黄莺都习惯了在浓密的树荫中窥探,显示出自然和谐的生态美。“檐卑客到妨”则通过客人的视角,表达出槐亭虽低矮,却能为过往行人提供遮蔽,体现了其亲民与实用。
尾联“不同穿蚁穴,诗梦入秋长”以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槐亭的喜爱与留连,它不同于蚂蚁的巢穴,而是诗意栖居之地,让人在其中编织梦想,感受到秋天的悠长与深沉。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
天下名洞天,有山必有水。
馀杭山水窟,神仙所栖止。
仙人乘云去,玉蛟留潭底。
至今雷雨夕,蛟睡时惊起。
爪劈岩石裂,石罅滴乳髓。
涓涓泉流出,半垂白凤尾。
风来琴筑响,月照缨络侈。
曲折纳深池,彻底清且泚。
筑亭当涧冲,木石相表里。
翠壁润含烟,层峰去天咫。
道人幻出奇,指顾犹未已。
忽驱蛟走斗,瞬息八百里。
怒气挟奔霆,草木为披靡。
儿童惊震掉,面若槁灰死。
达人本大观,谈笑自隐几。
须臾群动息,静坐穷物理。
水石本无心,相激一至此。
吏馀得得叩仙扃,萧散还吾自在身。
到耳鸣蝉□更静,傍檐飞鸟亦相亲。
层岩障日崖根险,危柱擎空□色新。
应念中州方热恼,愿分清泚药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