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风弄日翠依依,逐岁春妍故不违。
映渚不随流水去,临岐常送玉骢归。
台城堤上无兴废,陶令门前有是非。
莫向笛声怨憔悴,好随烟叟上鱼矶。
翻风弄日翠依依,逐岁春妍故不违。
映渚不随流水去,临岐常送玉骢归。
台城堤上无兴废,陶令门前有是非。
莫向笛声怨憔悴,好随烟叟上鱼矶。
这首《柳色》由明代诗人赵完璧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柳树在春风中的姿态与情感。
首联“翻风弄日翠依依,逐岁春妍故不违”,开篇即以生动的动态描绘了柳树在春风中摇曳生姿的情景。柳叶在风中轻轻摆动,仿佛在与阳光嬉戏,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这里的“翠依依”不仅描绘了柳叶的青翠欲滴,也暗示了其轻柔的姿态,如同少女的发丝随风飘扬。
颔联“映渚不随流水去,临岐常送玉骢归”,进一步深化了柳树的形象。它不随波逐流,而是选择在水边静默地站立,仿佛是特意为过往的行人或马车送行,展现了一种忠诚与守候的精神。这里将柳树拟人化,赋予了它深厚的情感色彩,让人感受到其不仅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更是情感寄托的对象。
颈联“台城堤上无兴废,陶令门前有是非”,转而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柳树的存在。台城堤上的柳树见证了无数兴衰更替,无论是繁华还是荒凉,它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位置。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陶令门前的柳树则可能因为人事的变迁而引发不同的议论和评价。这一联通过对比,突出了柳树在时间长河中的恒定与不变,以及人们对它的不同解读和态度。
尾联“莫向笛声怨憔悴,好随烟叟上鱼矶”,最后以一种超脱的态度收束全诗。面对生活的起伏和世事的变迁,诗人劝告人们不应因外界的纷扰而感到悲伤或憔悴,而应像随烟雾的老翁一样,淡然处之,享受生活中的简单乐趣。这一联充满了哲理意味,鼓励人们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乐观,即使面对生活的挑战也能泰然自若。
综观全诗,《柳色》通过对柳树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社会关系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