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望才咫尺,会面若登天。
破屋人多厌,空山月独怜。
未贫犹有易,屡旱却无田。
时到青松下,西风伴鹤眠。
相望才咫尺,会面若登天。
破屋人多厌,空山月独怜。
未贫犹有易,屡旱却无田。
时到青松下,西风伴鹤眠。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山中的寂寞与超脱的情怀。开篇"相望才咫尺,会面若登天"表达了山中人对彼此的珍视和难得一见的珍贵,如同攀登高天般不易。紧接着"破屋人多厌,空山月独怜"则写出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中的烦恼与厌倦,同时又对空山明月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怜爱。
中间两句"未贫犹有易,屡旱却无田"反映了诗人的生计困顿,即使在没有陷入绝对贫穷之前,还有一些简单的生活之便,但面对连续的干旱,却无田可耕。这种艰难的情形充满了无奈和悲哀。
末尾两句"时到青松下,西风伴鹤眠"则是诗人在特定时刻选择在青松之下安身,这里的"时到"暗示了一种顺应自然的态度,而"西风伴鹤眠"更增添了几分超然物外的意境。这里的"西风"和"鹤"都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往往与仙境、自由等概念相联系。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了隐逸情怀和山林之美的诗作,透露出诗人对于世俗烦恼的逃避,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切向往。
我贪花月潭西住,君爱烟波洞庭去。
还向潭西望洞庭,指点云峰是君处。
春晴山阁花无那,十日寻花双屐破。
输君缥缈更轩豁,归应誇我峰头坐。
张生晓发吴门来,传君犹滞生公台。
千场红粉亦快意,万顷琉璃安在哉。
我昨期君访旧游,掉头别我神何遒。
知君未惯风波色,且伴莺花稳一丘。
西湖别谭子,离绪不可理。
载酒觅一欢,美人在湖涘。
美人闺中秀,兴会托山水。
笔墨出生气,坐觉山水死。
清音到丝竹,所贵岂悦耳。
初为弹琵琶,四弦万绪起。
再为抚七弦,幽怀历妙指。
我携三弦客,嘈杂亦可喜。
新声世所尚,古调并乃鄙。
都生閒止人,琴理协静女。
竟弹毕清夜,月落灯未巳。
百年寡此欢,终悲别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