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鳌自古誇神力,首戴坤维奠八极。
山无拔木海不波,九域同登安乐国。
谁云弱水隔三千,载得云峰海上悬。
金银宫关还谁在,铁笛时时弄紫烟。
巨鳌自古誇神力,首戴坤维奠八极。
山无拔木海不波,九域同登安乐国。
谁云弱水隔三千,载得云峰海上悬。
金银宫关还谁在,铁笛时时弄紫烟。
这首诗以“巨鳌”开篇,巧妙地将神话传说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首句“巨鳌自古夸神力,首戴坤维奠八极”,运用了“巨鳌扛天”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巨鳌以神力支撑天地,稳定四方的壮丽景象。接下来,“山无拔木海不波,九域同登安乐国”,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稳定的力量能够带来和平与安宁,象征着整个国家的繁荣与和谐。
接着,诗人通过“谁云弱水隔三千,载得云峰海上悬”两句,表达了对超越常规、突破界限的渴望,仿佛弱水之隔不再是障碍,而是可以承载云峰,将其悬于海上,寓意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被架设起来,梦想得以实现。
最后,“金银宫关还谁在,铁笛时时弄紫烟”则以金银宫关和铁笛紫烟为意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富有诗意的氛围,暗示着即便是在物质世界之外,也有着精神世界的美好存在,铁笛的悠扬之声在紫色的烟雾中回荡,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社会以及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和美好愿景,体现了明代文学中对和谐、理想与超越的追求。
丹山之岩兮阻且深,丹山之云兮閟其霖。
中有姝兮静处,冠岌峨兮瑶簪。
方辙兮坎滞,聊返辔兮穹林。
辛夷兮为屋,芷幄兮兰衾。
世与我兮异好,不可揉兮精金。
信有味兮恬漠,亦何怨兮寡朋。
猿嗥兮鹤愤,鸟悲兮蛟吟。
忽西崦兮堕日,急响绝兮玉琴。
载营魄兮焉逝,空桂枝兮萧森。
朔风兮陵厉,白昼兮多阴。
素车兮丹旐,曷返兮遥岑。
天高兮地厚,古往兮来今。
彼达观兮超旷,奚死生兮爱憎。
四方兮上下,杳眇兮莫寻。
鹤归兮何日,瑶草碧兮劳我心。
涕浪浪兮沾襟,君无滞兮远淫。
归来兮娱乐,故山兮崚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