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浮黑洋,万里辞黄屋。
辛勤何所为,赵氏一块肉。
一朝赴沧溟,埋玉厓山麓。
风涛夜半声,宛若佳人哭。
三年浮黑洋,万里辞黄屋。
辛勤何所为,赵氏一块肉。
一朝赴沧溟,埋玉厓山麓。
风涛夜半声,宛若佳人哭。
这首诗描绘了对杨太后陵园的哀悼之情,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深沉的情感。首句“三年浮黑洋,万里辞黄屋”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杨太后离开皇宫,远赴海外的情景,其中“黑洋”暗指大海,“黄屋”则是对皇宫的隐喻,形象地展现了太后离宫出海的壮烈与决绝。
接着,“辛勤何所为,赵氏一块肉”,诗人在这里以赵氏一块肉来比喻太后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强调了她的付出与牺牲,同时也表达了对太后无私奉献精神的敬仰与感慨。
“一朝赴沧溟,埋玉崖山麓”则进一步描绘了太后去世后安葬的情景,将她比作埋在崖山之下的玉石,既赞美了她的高贵品质,也暗示了她的逝去如同珍贵的玉石被埋藏于地底,永远失去了光芒。
最后,“风涛夜半声,宛若佳人哭”以自然界的风涛声比作佳人的哭泣,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对太后的深切怀念与哀痛,仿佛天地间都为之动容,共同哀悼这位伟大的女性。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不仅展现了对杨太后个人命运的同情与哀思,也反映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民族情感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