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家群季后人多,玉折兰摧唤奈何。
我更披图增一恸,艺香山下吊棺和。
君家群季后人多,玉折兰摧唤奈何。
我更披图增一恸,艺香山下吊棺和。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全祖望所作的《题薏田夜雨图》,通过描绘一幅夜雨中的薏田景象,表达了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
首句“君家群季后人多”,以“君家”点明对象,暗示这是一幅描绘家族后人众多的薏田夜雨图。这里的“群后”可能暗指家族的后代,而“人多”则强调了家族的繁盛与兴旺。这一句为后续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预示着接下来将是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慨。
次句“玉折兰摧唤奈何”,运用了“玉折”和“兰摧”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美好事物的消逝。玉折象征着珍贵之物的断裂,兰摧则是兰花凋零的比喻,两者都是用来形容美好事物的毁灭或衰败。这两词连用,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与痛心,同时也暗示了薏田夜雨图中所展现的景象正是这种情感的具象化。
第三句“我更披图增一恸”,直接表达了诗人面对薏田夜雨图时的强烈情感反应。这里的“披图”指的是展开画卷或图卷,而“增一恸”则说明了诗人因图中景象而更加深感悲痛。这句话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逝去美好事物的哀悼,也体现了艺术作品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的力量。
最后一句“艺香山下吊棺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艺香山”可能是寓意艺术之美如同山间之香,弥漫且持久,而“吊棺”则指向了对逝者的哀悼。将“吊棺”与“艺香山”联系起来,既表达了对逝去艺术之美的缅怀,也寄托了对逝去生命的哀思。整个句子以一种含蓄而深沉的方式,将艺术与生命、过去与现在、哀悼与纪念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对艺术价值的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全祖望的《题薏田夜雨图》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哀悼与怀念,以及艺术作品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记。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欣赏的价值,也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底事伤怀抱。忆当年、两家名父,论交最好。
我始弱龄君壮盛,争说恢奇才调。
定指日、翻飞天表。
转眼高堂人去后,守遣编、竟以穷愁老。
升沉事,谁能料。贱贫仆更何须道。
算输君、才思什伯,敢辞潦倒。
半世惯填红豆曲,久惹词场人笑。
笑此技、从来绝小。
何意先生痂嗜甚,每相逢、坚索囊中稿。
只此是,焚馀草。
爽气鲜新,秋一碧、天光如沐。
风吹去、盈盈舴艋,水烟俱绿。
细草乱生荒寺径,野瓜蔓绕农家屋。
正村村、妇子趁秋晴,收新谷。对此景,看难足。
频呼索,觞相属。任船头醉倒,鸥凫同宿。
调笑几般鞍马令,销魂何限清商曲。
更一声、寥亮水潭空,柯亭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