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命偏师擒首王,始弘庙略扫穷荒。
临边自将休誇汉,雪耻除凶独颂唐。
百万齐归古未及,灵州复继燕然立。
已见苏尼举众来,俄看敕勒求朝入。
胡越一家事若何,未央宫内共婆娑。
共婆娑,俱戎索,一自阴山斥大漠。
西北诸君长,可汗尽归天。胡无人,自此年。
聊命偏师擒首王,始弘庙略扫穷荒。
临边自将休誇汉,雪耻除凶独颂唐。
百万齐归古未及,灵州复继燕然立。
已见苏尼举众来,俄看敕勒求朝入。
胡越一家事若何,未央宫内共婆娑。
共婆娑,俱戎索,一自阴山斥大漠。
西北诸君长,可汗尽归天。胡无人,自此年。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的《胡无人四首》中的第二首,主题为“念唐宗壮志及英卫殊猷”。诗中描绘了唐代皇帝的雄心壮志和卓越的军事策略,以及对边疆民族的包容与治理。
首句“聊命偏师擒首王”,意指派遣精锐部队去擒拿敌方首领,展现唐代皇帝的军事决心。接着“始弘庙略扫穷荒”则表明在庙堂之上,制定出远征边疆的战略,并成功地扫荡了边疆的荒蛮之地。
“临边自将休夸汉”一句,表达了唐代皇帝亲自领兵,不以征服他国为荣,而是注重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稳定。接下来的“雪耻除凶独颂唐”强调了唐代皇帝清除敌人,为国家雪耻,独树一帜的功绩。
“百万齐归古未及,灵州复继燕然立”描绘了唐代军队的强大和统一,百万大军齐心协力,不仅在历史上罕见,甚至在灵州再次建立了燕然石刻,象征着胜利和功勋。
“已见苏尼举众来,俄看敕勒求朝入”描述了边疆民族对唐代的认同和归附,苏尼和敕勒族人纷纷前来归顺,显示出唐代的影响力和包容性。
“胡越一家事若何,未央宫内共婆娑”表达了胡人和越人如同一家人,共同在未央宫内欢庆,体现了唐代对边疆民族的和谐治理。
“共婆娑,俱戎索,一自阴山斥大漠”进一步描绘了边疆民族与中原人民共同生活,和睦相处的场景,强调了唐代的边疆政策。
最后,“西北诸君长,可汗尽归天。胡无人,自此年。”总结了唐代对西北地区的统治,使得各部族首领归顺,胡人不再成为威胁,从此国家安宁。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细节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唐代皇帝的雄才大略和对边疆民族的治理智慧,体现了唐代盛世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