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花时,偏寂寞,雾濛濛。怕清寒、不捲帘栊。
朱楼静掩,莺声啼湿画栏东。
不堪凝望,芳园外、烟柳摇空。
问春光,晴时少,阴时半,去匆匆。况中间、人事飘蓬。
不如醉也,阴晴总付酒杯中。
羞同儿女,终朝里、怨雨愁风。
恨花时,偏寂寞,雾濛濛。怕清寒、不捲帘栊。
朱楼静掩,莺声啼湿画栏东。
不堪凝望,芳园外、烟柳摇空。
问春光,晴时少,阴时半,去匆匆。况中间、人事飘蓬。
不如醉也,阴晴总付酒杯中。
羞同儿女,终朝里、怨雨愁风。
这首《金人捧露盘·春雨》由清代诗人汪懋麟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中的寂寥与哀愁。
开篇“恨花时,偏寂寞,雾濛濛”,诗人以“恨”字开头,表达了对春花凋零的惋惜之情,同时“偏寂寞”三字点明了环境的孤寂,而“雾濛濛”则营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氛围,为整首词奠定了情感基调。
接着,“怕清寒、不捲帘栊”一句,通过主人公对寒冷的敏感反应,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冷与内心的孤独。随后,“朱楼静掩,莺声啼湿画栏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美的画面,朱红色的楼宇在春雨中显得格外静谧,黄莺的啼鸣似乎也沾染了雨水,增添了几分哀愁。
“不堪凝望,芳园外、烟柳摇空”则将视线从室内转向室外,远处的烟柳在春雨中轻轻摇曳,更添了几分无奈与哀伤。接下来,“问春光,晴时少,阴时半,去匆匆”一句,诗人以疑问的语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春光短暂,晴日稀少,暗示了美好事物的易逝。
最后,“况中间、人事飘蓬。不如醉也,阴晴总付酒杯中。羞同儿女,终朝里、怨雨愁风。”诗人感叹于世事无常,不如借酒消愁,将生活的苦楚寄托于酒杯之中。同时,他不愿像儿女般整天抱怨风雨,表现出一种超脱与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画面构建,展现了诗人对春雨时节的深切感受,以及在面对人生无常时的思考与抉择,充满了深沉的哲理意味。
授钺勤王日夜闻,麒麟高设待殊勋。
湘东漫说擒侯景,项羽徒能杀冠军。
甲士虫沙麾下变,美人丝竹帐前纷。
书生空有忧时泪,洒向东风到夕曛。
三月烟花,二分明月,香车陌上如流。
变来今日,犀甲带吴钩。
何日王师雨洗,长驱入、迅扫貔貅。
危城里,天荆地棘,不是等闲愁。
长淮三百里,回头一笑,梦也休休。
幸分飞两地,翻谢河洲。
自顾此生安寄,问前生,著甚来由。
只馀得,青磷碧血,何处十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