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西边没,沧波东去流。
名虽千古在,身已一生休。
岂料文章远,那知瑞草秋。
曾闻有书剑,应是别人收。
白日西边没,沧波东去流。
名虽千古在,身已一生休。
岂料文章远,那知瑞草秋。
曾闻有书剑,应是别人收。
这是一首表达怀念与感慨之情的诗作,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首句“白日西边没,沧波东去流”描绘了日落江流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
接下来的“名虽千古在,身已一生休”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垂千古与身躯短暂之间矛盾的心情。尽管个人的名字可能因某种成就而被后世所记住,但肉体却无法逃脱时间的侵蚀,最终归于尘土。
“岂料文章远,那知瑞草秋”则是诗人对于自己作品传承与个人命运的反思。这里的“文章远”可能指代诗人的文学成就被后世所传颂,而“瑞草秋”则是一种美好的祝愿或比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无法长久享有的无奈。
最后两句“曾闻有书剑,应是别人收”表明诗人对于往昔的追忆和遗失物品的哀思。这里的“书剑”可能象征着知识、力量或是某种信念,而“应是别人收”则暗示了时间带走了一切,留下的是空寂与怀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命运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个体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文学成就与个人生命短暂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