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哭贾岛二首·其一》
《哭贾岛二首·其一》全文
唐 / 姚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白日西边没,沧波东去流。

名虽千古在,身已一生休。

岂料文章远,那知瑞草秋。

曾闻有书剑,应是别人收。

(0)
翻译
太阳西沉落下,江水向东流淌。
名声虽然永垂不朽,但身体已经疲惫不堪。
没想到文学成就如此深远,谁会知道秋天里有吉祥的草。
曾经听说有人拥有书与剑,如今恐怕已被他人收藏。
注释
白日:太阳。
西边:西方。
没:落下。
沧波:江水。
东去:向东流去。
名:名声。
虽:虽然。
千古:永远。
在:存在。
身:身体。
已:已经。
一生:一生中。
休:结束。
岂料:没想到。
文章:文学作品。
远:深远。
那知:谁知道。
瑞草:吉祥的草。
秋:秋天。
曾:曾经。
闻:听说。
有:存在。
书剑:书籍和剑。
应是:应该是。
别人:他人。
收:收藏。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怀念与感慨之情的诗作,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首句“白日西边没,沧波东去流”描绘了日落江流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

接下来的“名虽千古在,身已一生休”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垂千古与身躯短暂之间矛盾的心情。尽管个人的名字可能因某种成就而被后世所记住,但肉体却无法逃脱时间的侵蚀,最终归于尘土。

“岂料文章远,那知瑞草秋”则是诗人对于自己作品传承与个人命运的反思。这里的“文章远”可能指代诗人的文学成就被后世所传颂,而“瑞草秋”则是一种美好的祝愿或比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无法长久享有的无奈。

最后两句“曾闻有书剑,应是别人收”表明诗人对于往昔的追忆和遗失物品的哀思。这里的“书剑”可能象征着知识、力量或是某种信念,而“应是别人收”则暗示了时间带走了一切,留下的是空寂与怀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命运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个体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文学成就与个人生命短暂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姚合

姚合
朝代:唐   号:称“姚   籍贯:陕州硖石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人皆以贫忧

人皆以贫忧,君子独能乐。

中心贱荣利,外物甘寂寞。

富贵如春花,时去易凋落。

不如一箪瓢,可以长处约。

(0)

游湖

云锦香中著艇撑,烟霞高处步筇登。

寺逢好处都游遍,身似西湖过夏僧。

(0)

昼步江村

碧空一片水云飞,竹里人家午唱鸡。

江路雨晴芳草润,杖藜行遍水东西。

(0)

送方巨山

秋崖秋壑两般秋,湖广江东事不侔。

直到南康论体统,江西自隔两三州。

(0)

点绛唇

欲问东君,为谁重到江头路。断桥薄暮。

香透溪云渡。细草平沙,愁入凌波步。今何许。

怨春无语。片片随流水。

(0)

鸲鹆

守黑元知分,能言亦任真。

人知不可食,我得自全身。

牛背烟村画,乌群野水春。

从教鹦鹉贵,笼络媚宫嫔。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张载 潘岳 薛逢 梁章钜 孙光宪 王处一 黄瑜 吴儆 李涉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