篙师救首尾,我为制中权。
挂席满风力,如椎强弩弦。
晓放白沙口,长芦见炊烟。
一叶托秋雨,沧江百尺船。
反观世风波,谁能保长年。
念昔声利区,与世阙周旋。
大道甚閒暇,百物不废捐。
谁知目力净,改观旧山川。
篙师救首尾,我为制中权。
挂席满风力,如椎强弩弦。
晓放白沙口,长芦见炊烟。
一叶托秋雨,沧江百尺船。
反观世风波,谁能保长年。
念昔声利区,与世阙周旋。
大道甚閒暇,百物不废捐。
谁知目力净,改观旧山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发白沙口次长芦》,描绘了诗人乘舟出行时的情景和感悟。首句“篙师救首尾,我为制中权”展现了船夫在操控船只时的紧张与诗人在其中的决策作用。接下来,“挂席满风力,如椎强弩弦”运用比喻,形容船只在风力推动下疾行,如同强弓待发。
“晓放白沙口,长芦见炊烟”描绘了清晨启程,从白沙口出发,远远望见长芦地区升起的炊烟,富有生活气息。随后,“一叶托秋雨,沧江百尺船”以“一叶”小舟承载自己,漂泊于秋雨中的沧江之上,寓言人生的孤寂与广阔。
最后两句“反观世风波,谁能保长年”,诗人反思人生,感叹世事如波涛不定,无人能确保长久安宁。他忆起过去在世俗名利场中的经历,感慨“大道甚閒暇,百物不废捐”,意思是回归自然之道,万物皆可珍视。结尾处“谁知目力净,改观旧山川”表达了诗人通过这次旅程,眼睛得以净化,对旧日熟悉的山水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有旅途的生动描绘,又有哲理性的思考,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深沉和意蕴。
天台邦公,善琴与诗,时称僧之雄。
琴尽古意,诗得古风。
自云天圣景祐中,踪迹犹飘蓬。
大淮南北,长江西东。
人之奇者必就见,景之胜者多游从。
尔来五六载,不与当时同。
发白体且瘦,所适多疏慵。
却担一枝筇,归老天台峰。
戊辰岁历长,两春一逢腊。
上瑞兆丰年,同云弥六合。
初如天马来,奔入银河蹋。
梁苑客后至,郢楼曲难答。
锦绣方还里,樽罍喜开阁。
光照孙康书,寒恤袁安榻。
但爱川陆平,不问瑶珉杂。
扁舟欲泛剡,凛气若浮漯。
龙图屡烹试,风腋顿爽飒。
明月交清辉,绛笼不燃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