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石长老入闽已有别句临行再书扇头二首·其二》
《石长老入闽已有别句临行再书扇头二首·其二》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一瓢峡涧冰霜重,千里云幢身世轻。

话月总教随刹土,临门犹悔出山情。

庾关古已多行客,乌石今仍对会城。

拄杖到时春已半,堂前不信草频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石长老在离开山林进入闽地后的心境与所见所感。首句“一瓢峡涧冰霜重”以简练之笔勾勒出深山峡谷中冰霜覆盖的景象,暗示了环境的严酷与孤独,同时也象征着长老内心的坚定与清冷。接下来的“千里云幢身世轻”,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长老对自身存在感的超脱,仿佛在千里的云雾中,他的身世如同轻烟般飘渺无迹。

“话月总教随刹土,临门犹悔出山情”两句,进一步展现了长老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似乎在月光下与山中的寺院对话,表达着对山林生活的留恋与不舍,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走出山门,踏上新的旅程。这种情感的复杂性,让人感受到长老既对过去生活怀有深情,又对未来充满期待和挑战。

“庾关古已多行客,乌石今仍对会城”则将视角转向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庾关自古以来就是众多行旅的必经之地,而乌石山下的城市依旧繁华,这不仅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也暗含着长老对于过往与未来的思考——无论时代如何更迭,总有新的故事在发生,而他作为其中的一份子,既参与了历史的延续,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最后,“拄杖到时春已半,堂前不信草频生”以春天的景象收尾,寓意着新生与希望。长老拄着拐杖到达目的地时,春天已经过半,意味着时间不等人,生命需要不断前行。同时,堂前草频生,象征着生机勃勃,提醒人们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命的力量依然能够顽强生长,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个人情感、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描绘,展现了石长老在人生旅途中的深刻感悟与内心世界的丰富层次,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许,充满了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秋兴同商进士景贞押韵作·其三

露下江蓠绿似春,寒潮西去打城频。

青山旧锁吴宫恨,白浪疑归胥庙神。

返照回鸦楸叶净,孤舟闻雁荻花新。

玉箫明月成追忆,归梦纷纷记未真。

(0)

送苏文学往主三贤书院

邦侯敦礼聘才贤,梁客乘秋诣汝川。

堂上久悬徐稚榻,门前俄报孝廉船。

云山紫逻霜应峻,风穴青松晚更妍。

独上高丘试回首,紫阳白鹿自江烟。

(0)

杂诗三十二首·其二

大司肃制度,鸿儒振英仪。

生杀原异门,为猷视厥施。

峨冠巍堂上,巧笑芙蓉姿。

狐心生暗鬼,耳闻佯不知。

膏梁媚妻妾,无赖充王师。

白刃起如林,狗马用羁縻。

荣达信有命,叹息将奚为。

(0)

夏日城南郊行

古县周遭景物环,政虽多暇倦跻攀。

偶因送客乘时出,却得浮生半日閒。

频过水边仍有竹,忽当林断远逢山。

但教到处情如此,瘴海无妨缓缓还。

(0)

送同年梅文渊分宪西蜀

与君江上酌春卮,此后相逢未有期。

万里云山分袂处,半天风雨倚楼时。

县官无用前驱弩,洞獠看收内附旗。

科目自来称得士,勋名要使远人知。

(0)

竹茶炉卷·其一

新茶曾试惠山泉,拂拭筠炉手自煎。

拟置水符千里外,忽惊诗案十年前。

野僧暂挽孤帆住,词客遥分半榻眠。

回首旧游如昨日,山中清乐羡君全。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