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次大田驿,朝越常思岭。
岭上奚所思,思君善刑赏。
赏功固有秩,刑恶良有等。
硕体钦恤意,治平庶无枉。
泉南七闽地,使节自兹往。
谳狱在详明,吐论当峻整。
微风振榕林,仰睇天宇迥。
於心得真契,凝光何焕炳。
暮次大田驿,朝越常思岭。
岭上奚所思,思君善刑赏。
赏功固有秩,刑恶良有等。
硕体钦恤意,治平庶无枉。
泉南七闽地,使节自兹往。
谳狱在详明,吐论当峻整。
微风振榕林,仰睇天宇迥。
於心得真契,凝光何焕炳。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常思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秩序和君子之道的向往与追求。首句“暮次大田驿,朝越常思岭”设定了时间地点,将读者带入一个在山岭间徘徊思考的氛围。
接下来的“岭上奚所思,思君善刑赏”表明诗人在高处眺望时所思的是理想中的君主如何公正施政,以赏罚分明来维持社会秩序。这里,“刑赏”的并列使用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和对恶行的严惩。
“赏功固有秩,刑恶良有等”进一步阐述了这种理想中的法律原则,即赏善罚恶皆应基于公正无私的标准。诗人通过这些抽象概念的表达,展现出对于国家治理和道德规范的深刻思考。
“硕体钦恤意,治平庶无枉”则转向了对君主宽厚仁慈的希望,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安定与公正无偏。诗人寄予君主以期望其能实现这样的理想政治状态。
随后,“泉南七闽地,使节自兹往”可能暗示了一种使命或任务,从某个地点出发,去往其他地方执行某种职责。这里的“泉南七闽地”构建了一个具体的地理空间背景。
紧接着,“谳狱在详明,吐论当峻整”显示了诗人对于司法公正的关注,以及对言辞表达清晰、严密要求的重视。这些词汇都与法律和治理有关,体现出诗人对于国家治理中司法公正的高度重视。
“微风振榕林,仰睇天宇迥”则是景象描写,从自然环境过渡到个人情感表达,通过对微风和辽阔天空的观察,诗人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和心灵的宁静。
最后,“於心得真契,凝光何焕炳”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体现。“於心得真契”意味着内心与宇宙之道产生了共鸣,而“凝光何焕炳”则可能指向一种精神上的澄明和纯净,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达到了某种高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理想社会秩序的思考,将个人情感与政治哲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国度及其治理原则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肩舆兀兀度山村,细雨凄风日易昏。
问店旧曾来托宿,支颐今觉顿销魂。
故人委蜕荒春草,倦客空怀合暮云。
古木阴连藏小隐,招呼无复笑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