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人亦有言,甲子鲜丰岁。
彼媕婀者流,复举史所记。
云尧汤水旱,匪为圣德累。
此论信然乎,试思君所司。
周官设三公,尚有燮理寄。
矧子实元首,休咎徵所致。
寰宇虽恢扩,遐迩均在意。
耕九未馀三,安得称有备。
我自去冬半,颙望三白瑞。
亦知时尚遥,念念频萦系。
侵寻春徂夏,益觉愁难置。
凭舆历枯壤,终风动氛翳。
麦苗将萎黄,谷种迟布地。
此责竟谁诿,此灾皆予戾。
忸怩对百工,不啻陈六事。
短什用自咎,讼语无伦次。
闻人亦有言,甲子鲜丰岁。
彼媕婀者流,复举史所记。
云尧汤水旱,匪为圣德累。
此论信然乎,试思君所司。
周官设三公,尚有燮理寄。
矧子实元首,休咎徵所致。
寰宇虽恢扩,遐迩均在意。
耕九未馀三,安得称有备。
我自去冬半,颙望三白瑞。
亦知时尚遥,念念频萦系。
侵寻春徂夏,益觉愁难置。
凭舆历枯壤,终风动氛翳。
麦苗将萎黄,谷种迟布地。
此责竟谁诿,此灾皆予戾。
忸怩对百工,不啻陈六事。
短什用自咎,讼语无伦次。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进宫见路旁麦苗待泽孔亟秋禾尚未布种惄焉有忧赋以自咎》。诗中表达了对农业生产情况的深切关注和忧虑。
首句“闻人亦有言,甲子鲜丰岁”,引出话题,提到有人认为在甲子年会有丰收之年。接着,“彼媕婀者流,复举史所记”指出这种观点并非没有依据,历史上确实有记载在某些特定年份,即使遭遇自然灾害,也并未影响到圣明君主的德行。
“云尧汤水旱,匪为圣德累”进一步强调,即便在洪水干旱等灾害面前,圣明君主的德行不应受到指责。接下来,“此论信然乎,试思君所司”提出疑问,引导读者思考君主在国家治理中的责任。
“周官设三公,尚有燮理寄”引用周朝设立三公的典故,说明在古代就有专门负责协调管理的官员。而“矧子实元首,休咎徵所致”则强调了君主作为国家最高领导者的角色,其决策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关。
“寰宇虽恢扩,遐迩均在意”表达了对全国乃至全球的关注,以及君主应负有的广泛责任。“耕九未馀三,安得称有备”则指出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提醒君主应提前做好准备,以防不测。
“我自去冬半,颙望三白瑞”表达了诗人从冬季开始就期盼着吉祥的征兆,即三白瑞雪,象征着丰收的预兆。“亦知时尚遥,念念频萦系”表达了对丰收的渴望,但同时也认识到实现这一目标的困难。
“侵寻春徂夏,益觉愁难置”描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春天逐渐过渡到夏天,诗人愈发感到忧虑难以排解。“凭舆历枯壤,终风动氛翳”描绘了诗人亲自巡视时看到的荒芜景象,风吹动着尘埃,暗示着土地的贫瘠。
“麦苗将萎黄,谷种迟布地”指出麦苗面临枯萎,而谷物种子还未播种,这反映了当前农业生产的困境。“此责竟谁诿,此灾皆予戾”表达了对责任归属的追问,以及对自身行为导致灾害的反省。
最后,“忸怩对百工,不啻陈六事”表示诗人面对百工(工匠)时的不安,如同向他们陈述自己的过失。“短什用自咎,讼语无伦次”则表明诗人通过这首短诗来自我谴责,言语间显得杂乱无章。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乾隆皇帝对农业生产和国家治理的高度关注,以及对自己职责的深刻反思。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理想状态的向往和对实际问题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