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帝控长驾,略地到天边。
侈心日以广,惟寿非力延。
楼船载徐市,海岛寻神仙。
神仙何茫茫,使者亦不旋。
岂知寰区内,乃有桃花源。
桃源独无依,自在如云烟。
花开始皇时,水流太元间。
耆稚皆欢喜,世世还复然。
何人此问津,作记世共传。
秦帝控长驾,略地到天边。
侈心日以广,惟寿非力延。
楼船载徐市,海岛寻神仙。
神仙何茫茫,使者亦不旋。
岂知寰区内,乃有桃花源。
桃源独无依,自在如云烟。
花开始皇时,水流太元间。
耆稚皆欢喜,世世还复然。
何人此问津,作记世共传。
这首清代诗人彭绩的《桃花源诗》描绘了一幅秦始皇时期寻找长生不老仙人的画面。首句“秦帝控长驾,略地到天边”展现了秦始皇的宏大野心和疆域扩张。然而,诗中转折指出,尽管秦始皇追求奢侈与永生,但神仙并未找到,使者也未能返回。
“楼船载徐市,海岛寻神仙”进一步描述了秦始皇派遣徐市出海寻仙的壮举,但结果却令人失望。接下来,“神仙何茫茫,使者亦不旋”表达了对仙踪难觅的感叹。诗人笔锋一转,揭示了一个意外的发现:“岂知寰区内,乃有桃花源。”桃花源的存在,与外界纷扰形成鲜明对比,隐喻着一个理想化的、不受外界干扰的乌托邦。
“桃源独无依,自在如云烟”赞美了桃花源的宁静与自由,时间仿佛停滞在“花开始皇时,水流太元间”,暗示着桃花源的永恒与和平。无论老少,人们在此都生活得快乐满足,“耆稚皆欢喜,世世还复然”。
最后,诗人提出疑问:“何人此问津,作记世共传?”这是对桃花源神秘性的探寻,也是对这种理想生活的向往和传承。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反思。
漠漠萦空漫不收,只应此地占清幽。
云烟本是无心物,亦为山人重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