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壁流丹,千崖滴翠。南山奇秀北山媚。
行行渐入画图中,虎头唤起偏难绘。
雾湿烟鬟,寒侵薄袂。天花片片随风坠。
回看万古青冥冥,鸿蒙启自何年岁。
四壁流丹,千崖滴翠。南山奇秀北山媚。
行行渐入画图中,虎头唤起偏难绘。
雾湿烟鬟,寒侵薄袂。天花片片随风坠。
回看万古青冥冥,鸿蒙启自何年岁。
这首《踏莎行·扰龙石》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雄伟与静谧之美。
首先,“四壁流丹,千崖滴翠”,开篇即以浓墨重彩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景图。四壁之上的丹红与千崖之下的碧绿相互映衬,展现出大自然的丰富色彩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色彩鲜明地展现出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接着,“南山奇秀北山媚”,进一步描绘了山势的多变与美丽。南山以其独特的奇峰异石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而北山则以柔美的姿态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欣赏。
“行行渐入画图中,虎头唤起偏难绘”,随着行进深入,仿佛置身于一幅精美的画卷之中。这里的“虎头”可能是指山峰的形状,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山势的险峻与壮观,同时也暗示了画家难以捕捉其神韵的难度。这一句通过比喻,巧妙地传达了自然之美超越艺术创作的境界。
接下来,“雾湿烟鬟,寒侵薄袂”,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寒气袭人的景象。雾气如同女子的发髻,轻盈而神秘;寒气则穿透薄薄的衣裳,给人以清凉的感受。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氛围。
最后,“天花片片随风坠,回看万古青冥冥,鸿蒙启自何年岁”,描绘了雪花飘落的情景,以及仰望天空时的深远感受。雪花如同天降之花,随风飘落,给大地披上一层洁白的外衣。回望天空,只见一片苍茫无垠,仿佛天地初开之时的混沌状态。这一段通过雪花的飘落与天空的广阔,表达了对宇宙起源的思考,以及对自然永恒力量的敬畏之情。
综上所述,《踏莎行·扰龙石》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同时也蕴含了对宇宙奥秘的深思。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直接描绘,也有对抽象概念的隐喻表达,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