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夫婿赋闲居,正板舆共乐天伦,耄耋失承欢,应为佳儿恸佳妇;
修到子孙侍偕隐,欢药灶不闻国手,阴阳参燮理,难求良相媲良医。
功成夫婿赋闲居,正板舆共乐天伦,耄耋失承欢,应为佳儿恸佳妇;
修到子孙侍偕隐,欢药灶不闻国手,阴阳参燮理,难求良相媲良医。
这首诗以哀婉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夫人辞世后,其夫婿与子女悲痛之情以及对逝者德行的追忆。首句“功成夫婿赋闲居”,点明了夫人在世时,作为丈夫的他因功成名就而得以过上闲适的生活。接着,“正板舆共乐天伦”一句,描述了他们共享天伦之乐的温馨场景,体现了家庭和睦与幸福。
“耄耋失承欢,应为佳儿恸佳妇”两句,表达了夫人离世后,高龄的丈夫和子女们失去依靠的痛苦,以及他们内心的悲痛。这里不仅体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也反映了家庭成员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修到子孙侍偕隐,欢药灶不闻国手”则赞美了夫人一生的修为,她不仅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还可能在其他领域有所成就,如医术或国事,为家人和社区带来福祉。这里的“药灶”可能象征着她的医术或对家庭的照顾,而“国手”则暗示她在国家事务中的影响力。
最后,“阴阳参燮理,难求良相媲良医”是对夫人德才兼备的最高赞誉。阴阳参燮理,意味着她能平衡各种事物,既像良相一样在国家层面有所贡献,又如同良医一样在家庭和社会中提供关怀与治疗。这样的评价,充分展现了诗人对逝者高尚人格和卓越才能的高度认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高度的赞誉,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也展现了对美好品德和卓越能力的颂扬。
长房一青竹,阅世不知几。
下视区中人,岁月老分至。
颇闻第二泉,风烟未渠已。
谪堕脩茶经,政坐一念起。
谁令哀鸿号,手足痛入髓。
秋江渴到底,安得半帆驶。
大士慈悯故,虑岂不及此。
军持乞馀滴,厥德安敢倍。
愿言出岫心,慰我在原意。
归寻旧时杖,小住五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