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水调歌头

东海黄门老,疾革话悲酸,呼儿吾骨累汝,霜剪一灯寒。

休返田横岛上,何用要离冢侧,莫恤道途艰。

忆奉重华命,遣往敬亭山。三十载,怜弱水,几回乾。

铁衣生既未著,鬼亦戍其间。

此地层崖沓嶂,正接蒋陵钟阜,紫翠涌千盘。

若有人兮在,竦剑守重关。

(0)
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展现了深沉的情感与壮阔的意境。词中以“东海黄门老”开篇,描绘了一位年迈的官员在生命尽头回顾过往,表达出对后世的忧虑与不舍。通过“疾革话悲酸”、“呼儿吾骨累汝”,词人细腻地刻画了老人对子孙的牵挂与责任,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感慨。

接下来,“休返田横岛上,何用要离冢侧,莫恤道途艰”三句,借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对英雄末路的同情与对人生道路艰难的感慨。田横与要离的故事,象征着英雄虽败犹荣,但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知性。

“忆奉重华命,遣往敬亭山”则将思绪拉回到过去,回忆起曾经的荣耀与使命,敬亭山作为背景,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接着,“三十载,怜弱水,几回乾”几句,通过时间的流逝和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岁月无情、世事变迁的主题。

“铁衣生既未著,鬼亦戍其间”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生死、英雄与命运的思考。铁衣未著,意味着英雄未能实现其志向,而“鬼亦戍其间”则暗含了即使身死,精神与意志仍能延续。

最后,“此地层崖沓嶂,正接蒋陵钟阜,紫翠涌千盘”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与前文的哀愁形成对比,暗示了即便在生命的尽头,自然之美依旧存在,给人以慰藉。

“若有人兮在,竦剑守重关”则以坚定的信念收尾,表达了即使面对困难与挑战,也应坚守自我,守护心中的理想与信念。整首词情感丰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陈维崧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王似鹤按察之中州

弓鸣落日帝城边,节镇旌旗出使年。

雪苑寒云梁殿阙,朱仙父老宋山川。

十年水旱褰帷里,八郡疮痍画戟前。

闻说宣房烦璧马,好从河伯问桑田。

(0)

宿兴安

徙倚庭阶暮,苔衣见履痕。

月临官舍小,山带女墙尊。

古木寒兼雨,荒城静似村。

天涯伤短发,独坐对虚樽。

(0)

登韬光庵

四山青欲下,众树密难名。

时有竹光入,远闻泉水声。

鼯抨石子落,猿挂翠微行。

对境忘言说,玄情去复生。

(0)

秋日偶成·其八

巑岏古戍倚层丘,冰雪长凝万古愁。

天接燕台劳北望,水趋辽海羡西流。

三更梦破孤城笛,六月寒生久客裘。

醉揽短衣随羽猎,呼鹰驰马一销忧。

(0)

秋日偶成·其四

三山遥对凤凰台,台下寒江去不回。

霜老白门秋寂寞,月明青盖夜归来。

金莲曲院谁人见,玉树秾花异日开。

犹忆乌衣诸贵客,艰难非乏济川才。

(0)

庞鸠六

鸠六屣履迎,投辖苦不早。

下榻虽未成,所感在怀抱。

竹箨时写书,开樽验文章。

相契已忘言,鸿名永为宝。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赵完璧 陈子壮 韩日缵 史谨 苏籀 陶宗仪 张吉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