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砧杵秋城,重来何处寻门巷。
三年一别,孤身作客,蛮江烟浪。
绿帻榕城,金尊荔浦,惯陪牙将。
自连天烽火,舞衫换了,亟为买,归吴榜。
屈指当年俦侣,旧梨园、蜂惆蝶怅。
或伴侯王,或成驵侩,或沦厮养。
纵剩柔条,也应不似,灞桥模样。
趁啼乌乍歇,霜天渐晓,拨筝琶唱。
万家砧杵秋城,重来何处寻门巷。
三年一别,孤身作客,蛮江烟浪。
绿帻榕城,金尊荔浦,惯陪牙将。
自连天烽火,舞衫换了,亟为买,归吴榜。
屈指当年俦侣,旧梨园、蜂惆蝶怅。
或伴侯王,或成驵侩,或沦厮养。
纵剩柔条,也应不似,灞桥模样。
趁啼乌乍歇,霜天渐晓,拨筝琶唱。
这首《水龙吟》描绘了诗人秋日经过一处名为“饮蝶庵”的地方,与一位僧人饮酒畅谈的情景。词中充满了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往友情的怀念。
开篇“万家砧杵秋城”,以秋风中的捣衣声起兴,渲染出一种萧瑟的季节氛围,暗示着离别与思念的主题。接着“重来何处寻门巷”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熟悉环境的追寻与失落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三年一别,孤身作客,蛮江烟浪。”三句通过时间、地点和人物状态的描述,展现了诗人长时间漂泊在外,孤独无依的生活状态,以及面对广阔江面时的渺小感。
“绿帻榕城,金尊荔浦,惯陪牙将。”几句则回忆起过去在繁华之地,与权贵相伴的日子,暗示了诗人曾经的显赫与辉煌。
“自连天烽火,舞衫换了,亟为买,归吴榜。”这里以烽火连天的战争背景,象征着社会动荡,诗人不得不放弃享乐生活,急切地寻求归家之路,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屈指当年俦侣,旧梨园、蜂惆蝶怅。”诗人开始回忆起昔日的朋友们,无论是梨园中的演员,还是其他身份各异的人,如今都各自分散,心中充满惆怅。
“或伴侯王,或成驵侩,或沦厮养。”这几句描述了朋友们在不同境遇下的命运,既有高官显贵的陪伴,也有沦为低贱之人的无奈,体现了世态炎凉。
“纵剩柔条,也应不似,灞桥模样。”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诗人仍怀有一丝希望,想象着即使只剩下柔弱的枝条,也不应失去像灞桥那样坚韧不拔的精神。
最后,“趁啼乌乍歇,霜天渐晓,拨筝琶唱。”诗人借由清晨的景象,表达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希望通过音乐的抚慰,驱散心中的阴霾,迎接新的开始。
整首词情感丰富,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