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端明尚书汪圣锡挽词二首·其二》
《端明尚书汪圣锡挽词二首·其二》全文
宋 / 周必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刻意追元祐,斯文未丧予。

前生陈正字,今代傅中书。

太末分携晚,东胶觌面初。

追思二十载,痛哭泪盈裾。

(0)
注释
刻意:特意。
追元祐:追寻元祐时代的文化风气。
斯文:指文化和文人风范。
丧予:从我这里失去。
陈正字:古代人的名字,可能象征着过去的某种身份。
傅中书:官职名,相当于宰相或高级官员。
太末:地名,可能指诗人与某人分别的地方。
分携:离别。
觌面:面对面。
追思:追忆思念。
二十载:二十年。
痛哭:极度悲伤的哭泣。
泪盈裾:泪水浸湿了衣襟。
翻译
刻意追求元祐时期的风范,这种文化精神还未从我身上丧失。
前世曾是陈正字那样的人物,如今我是傅中书的身份。
在太末分别时已很晚,如今在东胶初次相见。
回忆过去二十年,内心悲痛欲绝,泪水湿透衣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周必大为悼念端明尚书汪圣锡所作的挽词第二首。诗人以深情的笔触回忆了汪圣锡与自己的交往,表达了对故友的深深怀念和痛惜之情。

"刻意追元祐,斯文未丧予",这两句赞美汪圣锡的品行和学识,暗示他秉持着北宋元祐年间(以苏轼、司马光等人为代表的学术文化)的高尚文风,这种精神并未在汪圣锡身上丧失。

"前生陈正字,今代傅中书",通过将汪圣锡比作前朝名臣陈正字和当代的中书官员,赞扬他的才德和在仕途上的成就。

"太末分携晚,东胶觌面初",回忆两人分别的时间,可能是在太末(地名)分手,而今相见却已是阴阳两隔,初次见面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更显悲痛。

"追思二十载,痛哭泪盈裾",诗人感慨时光荏苒,二十年过去,对汪圣锡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痛哭流涕,衣襟都被泪水打湿,表达了对亡友无尽的哀悼和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对汪圣锡的赞美和对过去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哀悼和敬仰。

作者介绍
周必大

周必大
朝代:宋   字:子充   生辰: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及第。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举博学宏词科。曾多次在地方任职,官至吏部尚书、枢密使、左丞相,封许国公。庆元元年,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
猜你喜欢

送王虹友归太仓

病中才一望容辉,岂谓残年便送归。

作客只今多白眼,旧家何处问黄扉。

岭头诗卷梅花瘦,吴下扁舟木叶稀。

天路雁行飞已尽,羡君唯守钓鱼矶。

(0)

秋日西郊宴集同岑梵则张穆之陈乔生王说作高望公庞祖如梁药亭梁颙若屈泰士屈翁山时翁山归自塞上

黍苗无际雁高飞,对酒心知此日稀。

珠海寺边游子合,玉门关外故人归。

半生岁月看流水,百战山河见落晖。

欲洒新亭数行泪,南朝风景已全非。

(0)

次凤阳逢中秋

未到问沽酒,早投城北闉。

莫令亡国月,得照渡江人。

世薄功名士,秋销战伐尘。

馀生付樽杓,留醉上车轮。

(0)

月节折杨柳歌十三首·其十二十二月歌

水泽腹已坚,坎险化为夷,走马渡长川。

折杨柳,杨柳不成阴,濯濯青松老。

(0)

题江山胜览图

万里湖山万里天,水光云影自悠然。

日升旸谷浮金晕,春满堪舆蔼瑞烟。

隔垄骑牛吹牧笛,横江拖网取鱼船。

将军昔与盟诗社,索写无声胜辋川。

(0)

琼南·其一

雷阳南岸尽,城郭浪中开。

古井鱼增老,穷溟雁不来。

禹粮收木末,猴酒酿山隈。

风土相逢处,仁蘋荐几回。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