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君还此地,洒泪向江边。
国士劳相问,家书无处传。
荒城胡马迹,塞木戍人烟。
一路堪愁思,孤舟何渺然。
见君还此地,洒泪向江边。
国士劳相问,家书无处传。
荒城胡马迹,塞木戍人烟。
一路堪愁思,孤舟何渺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峒的《润州送友人》,通过对亲友离别之情的描绘,抒发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沉忧虑。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
“见君还此地,洒泪向江边”表达了送别时刻的悲伤与不舍,朋友重逢之地,却只能在这里告别,心中充满了离愁。
“国士劳相问,家书无处传”则透露出战乱时代的艰辛,国家的使者疲于奔命地探寻消息,而个人之间的书信却难以送达,这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和人际联系的断裂。
“荒城胡马迹,塞木戍人烟”描绘了一种边塞荒凉、战乱频仍的景象。胡人的马蹄印记遍布废弃的城池,树木被战争破坏,哨所中的士兵是唯一的人影,这些意象传达了战争给边疆带来的毁灭和孤寂。
“一路堪愁思,孤舟何渺然”则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离去后独自一人在长河之上漂泊的无尽哀思。孤舟承载着诗人的忧伤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整首诗通过送别这一特定情境,展现了唐代边塞生活的艰苦和个人情感的复杂,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怀与高超的艺术造诣。
记烧烛、雁门高处。积雪封城,冻云迷路。
添尽香煤,紫貂相拥、夜深语。
苦寒如许,难和尔、凄凉句。
一片望乡愁,饮不醉,垆头驼乳。
无处,问长城旧主,但见武灵遗墓。
沙飞似箭,乱穿向,草中狐兔。
那能使、口北关南、更重作,并州门户。
且莫吊沙场,收拾秦弓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