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家侄季高作诗止酒戏赋二首·其一》
《家侄季高作诗止酒戏赋二首·其一》全文
宋 / 刘一止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渊明出从任,初亦计林田。

一朝倦束带,唾弃如飘烟。

无酒每从人,兹事若可怜。

醉来便逐客,卿去我欲眠。

了知此贤胸,醒醉皆超然。

胡为遽止酒,而作止酒篇。

此身役万物,不使一物偏。

有偏即是累,在性皆非圆。

我樽可忘酒,我琴故无弦。

携琴玩空樽,惟我乐也天。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一止所作的《家侄季高作诗止酒戏赋二首(其一)》。诗中以渊明出仕为引子,表达了对饮酒自由与生活态度的思考。

首句“渊明出从任,初亦计林田”,借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故事,暗示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接着“一朝倦束带,唾弃如飘烟”描绘了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决绝,比喻他将官场束缚抛之脑后,如同轻烟般消散。

“无酒每从人,兹事若可怜”则转而描述了陶渊明的生活状态,即使没有酒,也能随和他人,这种生活态度显得十分可爱。接下来“醉来便逐客,卿去我欲眠”两句,通过陶渊明的醉态,展现了他随性自在的性格,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朋友离去的洒脱。

“了知此贤胸,醒醉皆超然”赞扬了陶渊明无论醒时还是醉时,都能保持超然的态度,展现出他的精神境界。最后,“胡为遽止酒,而作止酒篇”提出疑问,为何要突然停止饮酒,引出下文对饮酒与生活态度的深入探讨。

“此身役万物,不使一物偏”强调了陶渊明的生活哲学,即在面对万物时,不偏不倚,保持内心的平和。接着“有偏即是累,在性皆非圆”进一步阐述了偏执会导致负担,真正的圆融在于内心无碍。

“我樽可忘酒,我琴故无弦”以陶渊明的酒樽和无弦之琴为喻,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携琴玩空樽,惟我乐也天”最后两句总结全诗,诗人与陶渊明共鸣,认为只有在这样的生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天赐的快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归隐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其精神境界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介绍

刘一止
朝代:宋   号:太简居士   籍贯: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   生辰:1078~1160

刘一止(1078~1160)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猜你喜欢

偈颂六十八首·其三十八

春光冉冉,春日迟迟。春风包裹,上下四维。

黄莺声在柳阴西,此意明明说向谁。

(0)

总长老请赞

百种无能,面冷如冰。与世落落,任运腾腾。

爱将一字禅,靠倒杜衲僧。厨山长老,却要禀承。

谷孤古,林鸩砧。各自有响音,又何必书此处无金。

(0)

偈颂六十首·其十

少室峰前,漆桶话堕。曹溪路上,赚杀阇梨。

(0)

偈颂六十首·其十八

现成公案,百匝千重。峻如崄崖,平如镜面。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0)

偈八首·其二

诤五眼,涌金春色晚。得五力,吹落碧桃华。

唯證乃知难可测。

(0)

百舌

声声何处学,得得为春来。

花底犹亲切,人怜巧剪裁。

不容身稳密,且为月徘徊。

赖有黄鹂伴,殷勤唤得回。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