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逐臣之常,胡为乎汨江。
不先于楚死,未免作秦降。
放逐臣之常,胡为乎汨江。
不先于楚死,未免作秦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熙所作的《吊屈原》,表达了对屈原这位被放逐的忠臣深深的同情和敬意。诗中以“放逐臣之常”开篇,直接触及屈原的命运,暗示了他作为被贬谪者的普遍遭遇。接着,“胡为乎汨江”质问屈原为何选择投身汨罗江,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屈原投江自尽的不解和哀痛。
后两句“不先于楚死,未免作秦降”进一步揭示了屈原内心的挣扎与无奈,他宁愿在故乡楚国以死明志,也不愿在敌国秦国妥协投降。这种高尚的气节和对故国的忠诚,使得屈原的形象更加鲜明,也引发了读者对他的深深敬仰。
总的来说,这首诗简洁而深沉,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对屈原悲剧命运的感慨和对其人格精神的高度赞扬。
沧洲百战地,乃是劫火馀。
出没均异物,君子将焉如。
不闻蛟龙穴,远藉鲵鲋居。
发肤幸自完,可以还丘墟。
向每闻其事,谈笑亦欷歔。
焉知二十载,分圭守皇舆。
玉斗既失坠,纽枢惟恐虚。
黄虞去已远,伫立久踌躇。
安得壶公杖,更驭奇肱车。
金乌侧脑玉蟾愁,九州如梦花含羞。
凤鸟不鸣河图隐,陇西狂客多诛求。
海狱清音在何许,皇娥泪滴潇湘渚!
七字骚人万古魂,青天惆怅不能语。
千年桃去王母嗟,龙醒守珠鲸护牙。
毋乃乘云奏清角,苍梧崩剨如奔沙。
手版霹雳字奇伟,白玉楼成上箕尾。
天上高文不可见,须信顽山是书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