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萧索越台西,乞食艰难且杖藜。
纸笔陶公愁稚子,衣裳孺仲愧贤妻。
山花爱老多朱槿,水鸟催归更郁鸡。
出峡不须还入峡,禺阳北路易栖栖。
故园萧索越台西,乞食艰难且杖藜。
纸笔陶公愁稚子,衣裳孺仲愧贤妻。
山花爱老多朱槿,水鸟催归更郁鸡。
出峡不须还入峡,禺阳北路易栖栖。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家远行,沿江而下的情景。首句“故园萧索越台西”,点明了诗人离开的背景,家园荒凉,远离家乡,前往越台之西。接着“乞食艰难且杖藜”一句,透露出诗人旅途中的艰辛与困顿,不得不依靠乞讨为生,且需借助拐杖行走。
“纸笔陶公愁稚子,衣裳孺仲愧贤妻”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的思念和内疚。陶公(陶渊明)因担心孩子而愁苦,孺仲(刘秀的妻子阴丽华)因自己未能给丈夫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而感到愧疚。诗人以此自比,表达了对家人深深的歉意和思念。
“山花爱老多朱槿,水鸟催归更郁鸡”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既美丽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山花中,朱槿花尤其引人注目,象征着岁月的流逝;水鸟的叫声,仿佛在催促诗人早日归家,而“郁鸡”的形象,可能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不安。
最后,“出峡不须还入峡,禺阳北路易栖栖”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出峡之后,无需再返回,禺阳北路上,生活将变得轻松自在。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与感慨,也有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希望,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春风琼树香中,数声恰似流莺啭。
歌尘飞下,落花起舞,骊珠脱串。
豆蔻珠帘,牡丹雪岭,小桃人面。
是自然绝艺,天然书谱,霓裳序,六幺遍。
独占二分月色,向尊前、几番曾见。
赏音如此,不辞醉墨,为题纨扇。
浪雨闲云,剩香残黛,莫论恩怨。
看秾华又老,情缘未断,寄楼中燕。
昨日送春,今日送君,难禁别离。
正桃花水满,远归江浙,楝花风起,轻出京师。
早把功名,置之身外,世上何愁可皱眉。
从今去,但求田问舍,此意谁知。当年交友全稀。
试屈指诸君更有谁。
说郭髯磊落,犹居判府,许翁清健,已谢签司。
回首南关,怅然如梦,几度凭栏费所思。
烦传语,甚孤怀索莫,不寄新诗。
笑当年柏台兰省,四时风景孤负。
归来幸得身无事,底又匆匆朝暮。心口语。
是传癖诗臞,常把芳辰误。夜来风雨。
早练帨云飘,红衣霞卷,香滴翠杯露。
司花手,无限芳妍留住。凝妆为我延伫。
姑仙绰约如冰雪,次第相从微步。天不妒。
便失却东隅,尽有桑榆路。人间尘土。
看太华峰头,花开十丈,吾老尚能去。
顶有丹砂,服具玄明,云胡作奴。
想风霜搏击,不如一鹗,云霄变化,复愧双凫。
尔雅无史,山经不志,多识惭予问学孤。
今知汝,肯自为卑下,甘事勤劬。蟹奴鱼婢然乎。
笑多事文人善矫诬。
爱汝从仙侣,每能谦仰,日陪食饮,惟取残余。
赤壁飞来,云龙放去,守舍应门属眇躯。
无多语,似王家便了,有约休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