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流落倚名公,公去穷荒望益穷。
客路万三千里外,仙居七十二泉中。
昌黎仰斗台光远,靖节停云时雨濛。
铩羽涸鳞去安所,翾飞川咏几时同。
异乡流落倚名公,公去穷荒望益穷。
客路万三千里外,仙居七十二泉中。
昌黎仰斗台光远,靖节停云时雨濛。
铩羽涸鳞去安所,翾飞川咏几时同。
这首明代杨慎的《高泉临行再赋此以别》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与对友人的深深怀念。首句“异乡流落倚名公”,描绘了诗人在陌生之地依靠着知名的朋友,暗示了生活的艰辛和对友情的依赖。次句“公去穷荒望益穷”则进一步表达了朋友离去后,诗人感到更加孤独,前途渺茫。
“客路万三千里外,仙居七十二泉中”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出诗人与友人相隔遥远,而友人却隐居在如仙境般的山水之间,强化了距离感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昌黎仰斗台光远,靖节停云时雨濛”借用了韩愈(昌黎先生)和陶渊明(靖节先生)的典故,前者象征着高远的理想追求,后者则寓含着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精神世界的敬仰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铩羽涸鳞去安所,翾飞川咏几时同”以鸟儿折翅和鱼儿干涸比喻自己的困境,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与友人共享诗酒生活的渴望,流露出深深的离愁别绪。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无奈与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西风野水。剩几株暝柳,牵人羁思。
惨绿无多,笛声吹向空烟里。天涯何限伤心地。
画疏影、残阳颓寺。悔年年、轻暖轻阴,负晚春游骑。
憔悴孤帆自倚。渐霜落汉南,冷峰无际。
断送秋魂,一丸斜月惊鸦起。荒荒津堠人千里。
叹双鬓、飘萧如此。相思甚处微黄,栖暗苇。
楚江一笛,甚劳劳吹我,去舟如叶。
已是汉南秋色晚,况又怀乡时节。
峭壁欹云,冷溪垂雨,不共残僧朔。
东坡去后,暗潮犹自呜咽。
携手更上层楼,黄州镜里,晴霭横孤堞。
输与西来今夜鹤,管领芦边斜月。
平野荒罾,乱峰寒烧,回首添凄切。
哀弦重奏,酒人还是轻别。
听江城落叶,又砧杵、乱哀蝉。
甚精爽销磨,香缯曳影,蕙帐凝烟。还怜。
新洲老去,误笼鹦几度唤婵娟。
漫道逢人意绪,归来费泪鸾笺。银蟾。低户照无眠。
旧恨总难捐。怅极目征程,刀环梦断,翠袖寒添。
他年。相期素约,共名山灯火伴吟编。
应是金钿愿稳,玉箫重话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