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本来无形,安得这般面觜。
是你不合带来,只得任他赞毁。
三分似人,七分似鬼。不是骷髅,不是傀儡。
这个是第几个身,这个是第几个你。
有人更问如何,向道剑去久矣。
三尺浪高鱼化龙,痴人犹戽夜塘水。
大道本来无形,安得这般面觜。
是你不合带来,只得任他赞毁。
三分似人,七分似鬼。不是骷髅,不是傀儡。
这个是第几个身,这个是第几个你。
有人更问如何,向道剑去久矣。
三尺浪高鱼化龙,痴人犹戽夜塘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作品,名为《郑天谷写神随喜说偈》。诗中通过对大道本质的描述,以及对某种形象的探讨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的深邃思想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首句“大道本来无形”,表达了道家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即宇宙间最根本的真理是无形无象的。大道不仅无形,更无法被具体描绘或限制在某种特定的形态之中。紧接着,“安得这般面觜”则是对这种无法捉摸的大道的一种质疑,诗人似乎在询问,为何大道会显现出如此生动而又难以捉摸的形象。
“是你不合带来, 只得任他赞毁。”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宿命论的观点,即某些事物或形象之所以出现,是由更深层次的力量决定,而非个人的意志所能左右。因此,对于这些现象,我们只能接受,不应过多干涉。
“三分似人,七分似鬼。”这里诗人用“三分似人”和“七分似鬼”的比喻,描绘了一种既有人的形态又带有超自然或鬼神特质的存在。这一比喻强调了这种存在在某些方面与人类相似,但在更多方面则超越了常人的范畴。
“不是骷髅,不是傀儡。”这两句进一步强化了上述观点,表明这些形象既非死者的骨骼,也非被操纵的木偶,而是一种独特的存在方式。
最后,“这个是第几个身,这个是第几个你。”则是在探讨这种存在的轮回与变迁,以及它在时间流转中的不断变化和重生。这种哲学思考颇有佛教中“轮回”概念的影子,表达了一种对生命和存在本质深层次的探寻。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示了诗人对于宇宙、生命和存在本质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艺术造诣和语言运用之巧妙,能够将复杂抽象的哲学概念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诗歌语言。
桂魄澄辉,禁城内、万盏花灯罗列。
无限佳人穿绣径,几多妖艳奇绝。
凤烛交光,银灯相射,奏箫韶初歇。
鸣鞘响处,万民瞻仰宫阙。
妾自闺门给假,与夫携手,共赏元宵节。
误到玉皇金殿砌,赐酒金杯满设。
量窄从来,红凝粉面,尊见无凭说。
假王金盏,免公婆责罚臣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