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余本奇薄,受知彻平章。
亲老系微禄,羁官在江乡。
一朝不得志,投劾归山庄。
岂谓逢乱略,松菊萎兵荒。
平川斗波浪,衍陆成太行。
故园窅难觅,芜没在浔阳。
中原渐陆沈,懦将空鸱张。
翻增绍兴恨,血战念家王。
月色似为苦,凄凄满中方。
今古成浩叹,涕落沾衣裳。
伊余本奇薄,受知彻平章。
亲老系微禄,羁官在江乡。
一朝不得志,投劾归山庄。
岂谓逢乱略,松菊萎兵荒。
平川斗波浪,衍陆成太行。
故园窅难觅,芜没在浔阳。
中原渐陆沈,懦将空鸱张。
翻增绍兴恨,血战念家王。
月色似为苦,凄凄满中方。
今古成浩叹,涕落沾衣裳。
这首元代诗人乐善的《至正庚辛唱和诗得方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诗人面对乱世的感慨与无奈。
首句“伊余本奇薄,受知彻平章”,诗人自谦地表达了自己虽才疏学浅,却有幸得到高位者的赏识,暗示了其复杂而矛盾的心理状态。接着,“亲老系微禄,羁官在江乡”两句,描绘了诗人因家庭责任与官场束缚,不得不远离家乡的现实,流露出对亲情与自由的渴望。
“一朝不得志,投劾归山庄”则表达了诗人因仕途不顺,愤然辞官归隐的愿望。“岂谓逢乱略,松菊萎兵荒”中,诗人感叹自己未料到会遭遇战乱,家园被破坏,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
“平川斗波浪,衍陆成太行”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战乱中的惨烈景象,将原本平静的大地比作汹涌的波浪与巍峨的山脉,寓意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故园窅难觅,芜没在浔阳”进一步强调了家园的破败与难以寻回,表达了诗人对失去家园的深深哀伤。
“中原渐陆沈,懦将空鸱张”揭示了国家的衰败与无力抵抗外敌入侵的将领们的无能,暗含对时局的忧虑与批判。“翻增绍兴恨,血战念家王”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英勇抗争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最后,“月色似为苦,凄凄满中方”以月色的凄凉衬托出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孤独,而“今古成浩叹,涕落沾衣裳”则以感叹古今的沧桑巨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的交织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乱世的复杂情感,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哀愁,也有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思考与忧虑,体现了元代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留春不住。
又早是清明,杨花飞絮。
杜宇声声,黄昏庭院,那更半帘风雨。
劝春且休归去。
芳草天涯无路。
悄无语。
倚阑干立尽,落红无数。
谁诉。
长门事,记得当年,曾趁梨园舞。
霓羽香消,梁州声歇,昨梦转头今古。
金屋玉楼何在,尚有花钿尘土。
君不顾。
怕伤心,休上危楼高处。
东君别后。
见说道花枝,也成消瘦。
夜雨帘栊,柳边庭院,烦恼有谁撋就。
犹记旧看承处,梅子枝头如豆。
最苦是,向重门人静,月明时候。
知否。
人不见,纵有音书,争似重携手。
旧日沈腰,如今潘鬓,怎奈许多僝僽。
极目万山深处,肠断不堪回首。
情寸寸,到如今,只在长亭烟柳。
自怜翠袖,向天寒、独倚孤篁吟啸。
半世虚名,孤负白云多少。
欲问梅翁旧约,怕误我、沙头鸥鸟。
时一笑。
行行且止,人间蜀道。
休怪岁月无情,叹尘世浮生,闲忙闲老。
待趁黑头,万里封侯都了。
今古勋名一梦,听未彻、钧天还觉。
羌管晓。
楼角曙星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