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田歌绿树阴,涓涓流水听鸣琴。
秧含时雨针针碧,麦受温风簇簇金。
新制桔槔翻有样,古遗谣谵奉为箴。
扫除爨下频敦嘱,失慎堪虞要小心。
一曲田歌绿树阴,涓涓流水听鸣琴。
秧含时雨针针碧,麦受温风簇簇金。
新制桔槔翻有样,古遗谣谵奉为箴。
扫除爨下频敦嘱,失慎堪虞要小心。
这首诗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事活动的生动场景。首句“一曲田歌绿树阴”,以轻快的节奏勾勒出田野间悠扬的歌声与绿荫掩映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意境。接着,“涓涓流水听鸣琴”一句,将潺潺的溪流比作弹奏的琴弦,形象地表现了水声的悦耳动听,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
“秧含时雨针针碧,麦受温风簇簇金”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分别描绘了雨水滋润下的青翠秧苗和微风吹拂下金黄的麦浪,色彩鲜明,生动展现了春耕秋收的季节变化之美。通过“针针碧”和“簇簇金”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与丰收的喜悦。
“新制桔槔翻有样,古遗谣谵奉为箴”则转向对农具和传统习俗的描述。桔槔是古代农田灌溉工具,此处“新制”二字暗示了农具的创新与改进,体现了农民智慧与勤劳的精神。“古遗谣谵奉为箴”则通过引用古老的民谣,强调了传统智慧在农业实践中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尊重并传承这些宝贵的知识。
最后,“扫除爨下频敦嘱,失慎堪虞要小心”两句,以日常生活的小细节收尾,既体现了农人对家庭生活的关注,也反映了他们对安全与谨慎的重视。炊烟袅袅,日常琐事中蕴含着生活的智慧与温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田间劳作、自然景观、农具与传统习俗的描绘,展现了清末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美好,同时也蕴含了对劳动人民智慧与勤劳的赞美,以及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扫尽风云,绰开尘土,落得半丘藏拙。
青松为盖,白石为床,一切物情休歇。
几度蓬莱,布袍长剑,闲对海波澄澈。
是谁家、酒熟仙瓢,邀我共看明月。
归去也、玉宇寥寥,银河耿耿,铁笛一声山裂。
三花高拥,九气弥罗,缥缈泰清瑶阙。
手把芙蓉,凌空飞步,今夜几人朝谒。
便翻身、北斗为杓,遍散紫瓯香雪。
皓月清霜,钓舟如叶,闲渡小溪澄碧。
银汉无声,玉虹横野,斗柄正垂天北。
半幅乌纱,数根华发,一*野凫飞舄。
问回仙、城南老树,能见几何今昔。
西华顶、十丈高花,九天秋露,结就翠房瑶实。
脱屣非难,凌空何远,三咽雪融冰液。
辟谷神方,餐霞真诀,一去更无消息。
笑人间、长住虚空,谁似一轮红日。
眠。
月影穿窗白玉钱。
无人弄,移过枕函边。
张安国集中三首,蔡伸道集中一首,其首俱以一字句断,今本讹眠字为明,遂作三字句断,非也。
是词见天机馀锦,系周晴川作。
今相沿刻周美成,然片玉集无此,其不系美成明矣。
放棹沧浪,落霞残照,聊倚岸回山转。
乘雁双凫,断芦漂苇,身在画图秋晚。
雨送滩声,风摇烛影,深夜尚披吟卷。
算离情、何必天涯,咫尺路遥人远。
空自笑、洛下书生,襄阳耆旧,梦底几时曾见。
老矣浮丘,赋诗明月,千仞碧天长剑。
雪霁琼楼,春生瑶席,容我故山高宴。
待鸡鸣、日出罗浮,飞渡海波清浅。
忆昔坡仙,夜游赤壁,孤鹤掠舟西过。
英雄消尽,身世茫然,月小水寒星火。
何似渔翁,不知今古,醉傍蓼花然火。
梦相逢、羽服翩跹,未必此时非我。
谁解道、岁晚江空,风帆目力,横槊赋诗江左。
清露衣裳,晚风洲渚,多少短歌长些。
玉宇高寒,故人何处,渺渺予怀无那。
叹乘桴、浮海飘然,从者未知谁可。
一径通幽,画屏横翠,行到白云深处。
世外蟠桃,井边佳橘,别有种萱瑶圃。
檀板轻敲,素琴闲弄,奉献凤膏麟脯。
舞翩翩、鹤发飘飘,仍是旧时仙母。
君看取、华屋神仙,满堂金玉,此是蟪蛄朝暮。
五色蓬莱,九秋*鹗,别有出身之路。
酒熟麻姑,云生巫峡,稽首洞天归去。
任海波、清浅无时,何处绿窗云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