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何许。看河影、环将秋住。
奈夜静、庭空天路近,对蟾魄、孤飞无侣。
汝自天边飘泊惯,底偏向、愁人延伫。
又照个、多情蟋蟀,整夜窗前私语。酸楚。
都来搅乱,枕边羁绪。
且起视、西窗开遍否,放月姊、随风归去。
待我眉间愁散后,再打点、閒情玩汝。
莫浪把清光,掷向宵来,无人怜处。
秋何许。看河影、环将秋住。
奈夜静、庭空天路近,对蟾魄、孤飞无侣。
汝自天边飘泊惯,底偏向、愁人延伫。
又照个、多情蟋蟀,整夜窗前私语。酸楚。
都来搅乱,枕边羁绪。
且起视、西窗开遍否,放月姊、随风归去。
待我眉间愁散后,再打点、閒情玩汝。
莫浪把清光,掷向宵来,无人怜处。
这首《二郎神·秋夕对月》由清代诗人黄之隽所作,描绘了秋夜月下诗人独坐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细腻的观察。
首先,“秋何许。看河影、环将秋住。”诗人以问句开头,引出秋夜的景象,河影环绕,仿佛是秋天的守护者,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
接着,“奈夜静、庭空天路近,对蟾魄、孤飞无侣。”夜色深沉,庭院空旷,诗人面对着孤独的月亮,似乎在寻找着心灵的伴侣,但只有月光相伴,孤独感油然而生。
“汝自天边飘泊惯,底偏向、愁人延伫。”诗人将月亮拟人化,表达出月亮自古以来就习惯了在天边漂泊,却偏偏在愁人心头停留,增加了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
“又照个、多情蟋蟀,整夜窗前私语。”诗人又引入了多情的蟋蟀,它们在窗前低语,似乎在诉说着与月亮相似的心事,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
“酸楚。都来搅乱,枕边羁绪。”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内心的酸楚和纷乱思绪,仿佛所有的忧愁都因这月夜而更加难以排解。
“且起视、西窗开遍否,放月姊、随风归去。”诗人起身查看西窗是否打开,希望让月光自由地随风而去,暗示了他想要摆脱这份愁绪的愿望。
“待我眉间愁散后,再打点、闲情玩汝。”诗人期待着自己心中的愁云散去之后,能够重新欣赏月光,享受闲适的生活,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最后,“莫浪把清光,掷向宵来,无人怜处。”诗人告诫月亮,不要随意将清光投向无人怜惜的地方,既是对月亮的关怀,也是对自己情感世界的反思。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面对秋夜月色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剖析,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情感深度。
祝君昔何所,计月百六十。
不谓生初年,循环亦俱及。
春从笑语深,霜自须眉入。
天地已惊雷,龙蛇未离蛰。
寄此一篇诗,茫然百忧集。
想见举案间,当欢或成泣。
有兄共白头,有子幸能立。
此外复何求,一觞聊自执。
溟鲲易变化,隙驷难维絷。
蟠溪有钓叟,老见干戈戢。
君家有林类,百龄歌且拾。
穷通理若何,仰视天如笠。